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事辩护 > 金融诈骗辩护 > 信用卡诈骗罪犯罪的构成是怎样的

信用卡诈骗罪犯罪的构成是怎样的

跳过文章,直接获取专业解读?
来源:律图小编整理 · 2024.02.24 · 1520人看过
导读:当前的社会中,在就业、出行、购物等各种情形时,都是可能会遇到一些法律权益被他人侵害等一系列的法律问题,所以我们应该多学习了解一些法律知识,这样在面对这些法律问题时我们就可以通过法律的方式来维权了。在本文内容中我们对信用卡诈骗罪犯罪的构成是怎样的进行了解答,希望能解答您的问题。
信用卡诈骗罪犯罪的构成是怎样的

一、信用卡诈骗罪犯罪的构成是怎样的

(一)客体要件本罪所侵害的客体是复杂客体,其既对国家的信用卡管理制度造成侵害,同时也给银行以及信用卡相关人的公私财物所有权产生损害。

(二)客观要件本罪在客观上表现为使用伪造、变造的信用卡,或者冒用他人信用卡,或者利用信用卡恶意透支,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其具体行为表现为:

1、使用伪造的信用卡进行诈骗;

2、使用作废的信用卡进行诈骗;

3、冒用他人的信用卡进行作骗;

4、使用信用卡进行恶意透支。

本罪必须是利用信用卡诈骗,数额较大的行为。数额较大是构成信用卡诈骗罪的主要界限,对于数额不是较大的信用卡诈骗行为,可以追究行政责任和民事责任

(三)主体要件本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单位亦能成为本罪的主体。

(四)主观要件本罪在主观上只能由故意构成,并且必须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

二、如何区分信用卡诈骗罪中的“善意透支”与“恶意透支”?

善意透支与恶意透支的本质区别就在于行为人具有不同的主观故意。二者在客观表现上虽然都是造成了透支,但前者的行为人是为了先用后还,届时将归还透支款和利息;而后者是为了将透支款占为己有,根本不想偿还或者没有能力偿还,因此在行为上必然表现出千方百计地逃避有关部门的催款,甚至采取潜逃的方法躲避债务

在现实生活中,使用信用卡进行透支的情况经常发生,但行为人究竟是善意还是恶意、必须对其行为进行综合分析,才能得出正确的判断。具体结合到前述情况,如果采取提供假证明、假身份证的欺骗方法办理信用卡,然后进行大量透支的,其行为本身就足以证明是进行恶意透支;如果是合法地办理信用卡,并使用自己的信用卡进行大量透支的,就从其透支前后的具体表现来进行分析,比如透支后潜逃的,或者经银行多次催款仍拒不偿还的,或者大大超过自己的实际支付能力进行透支,实际上不可能偿还的,都可以认定其属于恶意透支。

从上面的内容中我们可以知道,如果遇到信用卡诈骗罪犯罪的构成是怎样的的问题我们应该知道怎样去处理了。实际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面对很多法律方面的问题,因此我们更应该多多了解一些法律方面的知识,才能够在面临这些问题的时候更好的通过法律去解决。本文所提供的法律知识内容仅供参考,如果还有其他问题可以点击下方“立即按钮”咨询专业律师的帮助。

网站地图

更多#金融诈骗辩护相关

  • 320次阅读
  • 1、本罪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采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利用信用卡骗取公私财物的行为。2、本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自然人可成为本罪的犯罪主体。3、本透支数额较大的构成信用卡诈骗罪罪侵犯的客体是信用卡管理制度和公私财产所有权。
    2024-02-23 1411次阅读
  • 2023.03.08 25951次阅读
  • 405次阅读
  • 信用卡诈骗罪构成要件:1、此罪侵犯的客体是信用卡管理制度和公私财产所有权;2、此罪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采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利用信用卡骗取公私财物的行为;3、此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自然人可成为本罪的犯罪主体。
    2024-02-19 1496次阅读
  • 2023.05.26 1740次阅读
  • 339次阅读
  • 信用卡诈骗罪构成要件:1、此罪侵犯的客体是信用卡管理制度和公私财产所有权;2、此罪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采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利用信用卡骗取公私财物的行为;3、此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自然人可成为本罪的犯罪主体。
    2024-02-19 1457次阅读
  • 2023.05.26 1537次阅读
  • 473次阅读
加载更多
更多

金融诈骗辩护最新文章

遇到金融诈骗辩护问题?
律图专业律师 处理更可靠
快速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