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 18万律师在线解答
首页 > 法律咨询 > 甘肃法律咨询 > 陇南法律咨询 > 陇南反不正当竞争法律咨询 > 请问有关强制搭售不正当竞争法是怎样的

请问有关强制搭售不正当竞争法是怎样的

杨* 甘肃-陇南 反不正当竞争咨询 2018.07.03 15:10:03 459人阅读

你好,最近我的朋友英语为销售的事儿吧,人家抓住了,说是违法的行为有关强制搭售不正当竞争法的相关内容是怎样。

提示:法律咨询具有特殊性,律师回复仅供参考,如需更多帮助,请咨询律师。 我也要问
其他人都在看:
陇南律师 涉外专长律师 陇南涉外专长律师 更多律师>
咨询我
地区:四川-成都

强制搭售一直为《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十二条所禁止。但是,由于工商执法人员少、处罚力度小、受部分地方政府盲目追求经济增长观念的影响较大,许多行业主管部门纷纷依据本部门规章获得对强制搭售的规制权却又不能很好行使,强制搭售在许多行业屡禁不止。伴随互联网技术融入各行各业,通过技术手段变相强制搭售、诱导消费者接受被搭售品的现象日益常见。因消费者蒙受损失金额小,举证难、维权难,所以强制搭售往往成为许多互联网企业的重要收入来源。最常见的是在线预订火车票、机票、酒店时被搭售各类性价比不高的保险和可能根本用不上的优惠券。

2018-07-03 15:24:03 回复
咨询我
地区:四川-成都

关于你所问的强制搭售不正当竞争法我的回答如下违背购买者意愿的强制搭售往往是借助一定销售策略、技术手段和特定交易场景来限制购买者的选择权,通过蒙骗、欺诈、诱惑、误导、胁迫等方式使购买者为正常情况下不会接受的商品组合买单。伴随技术的进步,以及行为经济学不断深入研究“人的有限理性”,商家越来越擅长运用新技术新理论,设计容易让消费者接受的变相强制搭售,例如:通过在交易界面中默认点选搭售组合,或者通过显示界面字体颜色、大小对比的巧妙设计,通过有套路地差别定价,使消费者“一不留神”就接受了自己本不想接受的搭售品。

2018-07-03 15:12:03 回复

《反不正当竞争法》规定的不正当竞争行为分为两大类:
(一)限制性竞争行为。具体包括以下4小类:
1. 强制性交易行为;
2.行政强制经营行为;
3.搭售和附加不合理交易条件行为;
4.招标投标中的串通行为。
(二)不正当竞争行为。具体包括以下7小类: 1.混淆行为;
2.商业贿赂行为;
3.虚假宣传行为;
4.侵犯商业秘密的行为;
5.低价倾销行为 ;
6.不正当有奖销售行为;
7.诋毁商誉行为。 在以上共11类不正当竞争行为中,每一类都有各自的构成要件,包括主体要件、行为要件、结果要件等。

有关反不正当竞争 强制搭售的行为,一般
1.采用假冒或仿冒等混淆手段从事市场交易,损害竞争对手的行为
根据《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规定,属于这类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有:
(1)假冒他人注册商标。
(2)擅自使用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称、包装、装潢,或者使用与知名商品近似的名称、包装、装潢,造成和他人的知名商品相混淆,使购买者误认为是该知名商品。
(3)擅自使用他人的企业名称或姓名,引人误认为是他人的商品。
(4)在商品上伪造或冒用认证标志、名优标志等质量标志,伪造产地,对商品作引人误解的虚假表示。
2.商业贿赂行为
商业贿赂行为是指经营者在市场交易活动中,为争取交易机会,特别是为获得相对于竞争对手的市场优势,通过秘密给付财物或者其他报偿等不正当手段收买客户的负责人、雇员、合伙人、代理人和政府有关部门工作人员等能够影响市场交易的有关人员的行为。
3.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
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是指经营者利用广告或其他方法,对商品的质量、制作成分、性能、用途、生产者、有效期限、产地等作引人误解的宣传的行为。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既包括虚假宣传,也包括引人误解的宣传两种类型。
4.侵犯商业秘密的行为
经营者侵犯商业秘密的不正当竞争行为有以下几种表现形式:
(1)经营者以盗窃、利诱、胁迫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获取权利人的商业秘密。
(2)经营者披露、使用或允许他人使用以盗窃、利诱、胁迫或其他不正当手段获取的权利人的商业秘密。
(3)经营者违反约定或者违反权利人有关保守商业秘密的要求,披露、使用或者通知他人使用其所掌握的商业秘密。
(4)第三人在明知或应知商业秘密是经营者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得并加以不法披露、使用或允许他人使用的情况下,仍然去获取、使用或者披露权利人的商业秘密。
5.经营者以排挤竞争对手为目的,以低于成本价格销售商品
《反不正当竞争法》禁止经营者以排挤竞争对手为目的,以低于成本的价格销售商品,但规定了一些例外情形:
(1)销售鲜活商品。
(2)处理有效期限即将到期的商品或者其他积压的商品。
(3)季节性降价。
(4)因清偿债务、转产、歇业降价销售商品。

第五条 经营者不得采用下列不正当手段从事市场交易,损害竞争对手:
  
(一)假冒他人的注册商标;
  
(二)擅自使用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称、包装、装潢,或者使用与知名商品近似的名称、包装、装潢,造成和他人的知名商品相混淆,使购买者误认为是该知名商品;
  
(三)擅自使用他人的企业名称或者姓名,引人误认为是他人的商品;
  
(四)在商品上伪造或者冒用认证标志、名优标志等质量标志,伪造产地,对商品质量作引人误解的虚假表示。
  第六条 公用企业或者其他依法具有独占地位的经营者,不得限定他人购买其指定的经营者的商品,以排挤其他经营者的公平竞争。
  第七条 政府及其所属部门不得滥用行政权力,限定他人购买其指定的经营者的商品,限制其他经营者正当的经营活动。政府及其所属部门不得滥用行政权力,限制外地商品进入本地市场,或者本地商品流向外地市场。
  第八条 经营者不得采用财物或者其他手段进行贿赂以销售或者购买商品。在帐外暗中给予对方单位或者个人回扣的,以行贿论处;对方单位或者个人在帐外暗中收受回扣的,以受贿论处。经营者销售或者购买商品,可以以明示方式给对方折扣,可以给中间人佣金。经营者给对方折扣、给中间人佣金的,必须如实入帐。接受折扣、佣金的经营者必须如实入帐。
  第九条 经营者不得利用广告或者其他方法,对商品的质量、制作成分、性能、用途、生产者、有效期限、产地等作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广告的经营者不得在明知或者应知的情况下,代理、设计、制作、发布虚假广告。
  第十条 经营者不得采用下列手段侵犯商业秘密:
  
(一)以盗窃、利诱、胁迫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获取权利人的商业秘密;
  
(二)披露、使用或者允许他人使用以前项手段获取权利人的商业秘密;
  
(三)违反约定或者违反权利人有关保守商业秘密的要求,披露、使用或者允许他人使用其所掌握的商业秘密。第三人明知或者应知前款所列违法行为,获取、使用或者披露他人的商业秘密,视为侵犯商业秘密。本条所称的商业秘密,是指不为公众所知悉、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并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
  第十一条 经营者不得以排挤对手为目的,以低于成本的价格销售商品。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属于不正当行为:
  
(一)销售鲜活商品:
  
(二)处理有效期限即将到期的商品或者其他积压的商品;
  
(三)季节性降价;
  
(四)因清偿债务、转产、歇业降价销售商品。
  第十二条 经营者销售商品,不得违背购买者的意愿搭售商品或者附加其他不合理的条件。
  第十三条 经营者不得从事下列有奖销售:
  
(一)采用谎称有奖或者故意让内定人员中奖的欺骗方式进行有奖销售;
  
(二)利用有奖销售的手段推销质次价高的商品;
  
(三)抽奖式的有奖销售,最高奖的金额超过五千元。
  第十四条 经营者不得捏造、散布虚伪事实,损害竞争对手的商业信誉、商品声誉。
  第十五条 投标者不得串通投标,抬高标价或者压低标价。投标者和招标者不得相互勾结,以排挤竞争对手的公平竞争。
  不正当竞争行为包括有奖销售行为、商业贿赂行为、侵犯商业秘密的行为、虚假宣传行为等。在经济活动中要遵守商业道德,避免触犯法律。
以上是搭售 不正当竞争法的规定

没有解决问题?一分钟提问,更多律师提供解答! 立即咨询
优质咨询 热门知识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律师认证

律师三重认证,为您找到更真实、更可靠的律师!

点击查看
律师诊断

免费享受最专业的问题诊断分析方案!

免费体验
  • 用户 ****评价孟凡永律师:

    谢谢孟律师解答,感谢

    综合评分:5 江苏-徐州
  • 用户 ****评价徐正杨律师:

    专业

    综合评分:5 江苏-南京
  • 用户 ****评价王兆阳律师:

    真实可靠

    综合评分:5 江苏-南京

1分钟提问,海量律师解答

1

说清楚

完整描述纠纷焦点和具体问题

2

耐心等

律师在休息时间解答,请耐心等待

3

巧咨询

还有疑问?及时追问律师回复

立即咨询

想获取更多涉外专长资讯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