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 18万律师在线解答
首页 > 法律咨询 > 河北法律咨询 > 廊坊法律咨询 > 廊坊公司犯罪辩护法律咨询 > 公司财务犯洗钱罪怎么判刑

公司财务犯洗钱罪怎么判刑

王* 河北-廊坊 公司犯罪辩护咨询 2024.05.23 18:40:00 435人阅读

公司财务犯洗钱罪怎么判刑

提示:法律咨询具有特殊性,律师回复仅供参考,如需更多帮助,请咨询律师。 我也要问
其他人都在看:
廊坊律师 刑事辩护律师 廊坊刑事辩护律师 更多律师>
咨询我
地区:北京-密云区

解析:
以洗钱犯罪论处。
若企业或团体触犯此项罪行,将被施予相当于罚金数额的罚款,同时,对于该企业/团体中直接负责的领导层及其他主要责任人,则会处以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留的刑事惩罚;
若是情节严重者,刑期将会在五年以上、十年以下之间。
法律依据:
《刑法》第一百九十一条
为掩饰、隐瞒毒品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恐怖活动犯罪、走私犯罪、贪污贿赂犯罪、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犯罪、金融诈骗犯罪的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的来源和性质,有下列行为之一的,没收实施以上犯罪的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一)提供资金帐户的;
(二)将财产转换为现金、金融票据、有价证券的;
(三)通过转帐或者其他支付结算方式转移资金的;
(四)跨境转移资产的;
(五)以其他方法掩饰、隐瞒犯罪所得及其收益的来源和性质的。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2024-05-23 18:41:00 回复

首先,要选择安全可靠的金融机构,尤其是通过网络进行投资理财时,更要仔细甄别网站信息,切莫轻易通过网银、电话等方式向陌生账户汇款或转账。合法的金融机构接受监管,履行反洗钱义务,客户信息安全有保障。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洗钱法》的规定,金融机构对在依法履行反洗钱职责或者义务中获取客户身份资料和交易信息,应当予以保密,非依法律规定,不得向任何单位和个人提供,确保金融机构客户的隐私权和商业秘密得到保护。而反观网上钱庄等非法金融机构,其逃避监管,不仅为犯罪分子和恐怖势力转移资金、清洗“黑钱”、危害社会,而且无法保障客户身份资料和交易信息的安全性。因此,选择安全可靠、严格履行反洗钱义务的金融机构,投资者的资金和个人信息才更安全。
其次,不要出租或出借自己的身份证件以及银行卡、盾等金融账户。身份证、银行卡等金融账户能够反映一个人的身份信息,也是国家进行反洗钱资金监测和经济犯罪案件调查的重要途径。随意出租或出借,不仅会泄露自身信息,而且极有可能被不法分子利用,成为其金融诈骗、洗钱犯罪的“替罪羊”。
最后,不要用自己的账户替他人提现。犯罪分子通过各种方式提现是其最常用的洗钱手法之一,不少人因为受朋友之托或受利益诱惑,使用自己的个人账户(包括银行卡账户)或公司账户为他人提取现金,却不知实际在为他人洗钱提供便利,将会受到法律的惩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九十一条明知是毒品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走私犯罪的违法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为掩饰、隐瞒其来源和性质,有下列行为之一的,没收实施以上犯罪的违法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洗钱数额百分之五以上百分之二十以下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洗钱数额。我国关于洗钱犯罪的主观要件的规定已经写在刑罚里了,大家可以看看。

您好,是这样的,职务犯罪辩护律师只能根据《刑法》分则第四章中规定尽力帮您,根据《刑法》分则第八章中规定的职务犯罪有12个罪名,具体为:贪污罪、挪用公款罪、私分国有资产罪、私分罚没财物罪、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隐瞒境外存款罪、受贿罪、单位受贿罪、行贿罪、对单位行贿罪、单位行贿罪、介绍贿赂罪。
  《刑法》分则第九章中规定的职务犯罪有34个罪名,具体为:滥用职权罪,玩忽职守罪,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过失泄露国家秘密罪,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签订、履行合同失职被骗罪,非法批准征用、占用土地罪,低价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罪,招收公务员、学生徇私舞弊罪,失职造成珍贵文物毁损、流失罪,徇私枉法罪,民事、行政枉法裁判罪,执行判决、裁定失职罪,执行判决、裁定滥用职权罪,私放在押人员罪,失职致使在押人员脱逃罪,枉法仲裁罪,徇私舞弊不移交刑事案件罪,徇私舞弊不征、少征税款罪,徇私舞弊发售发票、抵扣税款、出口退税罪,非法提供出口退税凭证罪,违法发放林木采伐许可证罪,环境监管失职罪,食品监管渎职罪,传染病防治失职罪,放纵走私罪,商检徇私舞弊、商检失职罪,动植物检疫徇私舞弊罪,动植物检疫失职罪,放纵制售伪劣商品犯罪行为罪,办理偷越国(边)境人员出入境证件罪,放行偷越国(边)境人员罪,不解救被拐卖、绑架的妇女、儿童罪,阻碍解救被拐卖、绑架的妇女、儿童罪,帮助犯罪分子逃避处罚罪。
  根据刑法规定,职务犯罪的主体分为四类,一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二是国有公司、企事业单位中的国家工作人员;三是人民团体中的工作人员;四是受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的委托管理、经营国有财产的人员。故意或过失均有可能构成职务犯罪,即行为人对其行为的危害后果,所持的心理状态可以是故意,也可以是过失。职务犯罪所侵犯的客体系国家对职务活动的管理职能,根据罪名的不同,犯罪行为所侵犯的直接客体也各有差异。客观方面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利用职务之便;二是滥用职权;三是严重不负责任,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职务。
  职务犯罪根据客观表现以及情节严重程度的不同,可处以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等主刑以及不同的附加刑

没有解决问题?一分钟提问,更多律师提供解答! 立即咨询
优质咨询 热门知识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律师认证

律师三重认证,为您找到更真实、更可靠的律师!

点击查看
律师诊断

免费享受最专业的问题诊断分析方案!

免费体验
  • 用户 ****评价孟凡永律师:

    谢谢孟律师解答,感谢

    综合评分:5 江苏-徐州
  • 用户 ****评价徐正杨律师:

    专业

    综合评分:5 江苏-南京
  • 用户 ****评价王兆阳律师:

    真实可靠

    综合评分:5 江苏-南京

1分钟提问,海量律师解答

1

说清楚

完整描述纠纷焦点和具体问题

2

耐心等

律师在休息时间解答,请耐心等待

3

巧咨询

还有疑问?及时追问律师回复

立即咨询

想获取更多刑事辩护资讯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