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事辩护 > 刑事犯罪辩护 > 投放虚假危险物质罪的处罚是怎样的?

投放虚假危险物质罪的处罚是怎样的?

跳过文章,直接获取专业解读?
来源:律图小编整理 · 2024.03.02 · 4336人看过
导读:投放虚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编造爆炸威胁、生化威胁、放射威胁等恐怖信息,或者明知是编造的恐怖信息而故意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投放虚假危险物质罪的处罚是怎样的?

投放虚假危险物质罪是指投放虚假死亡危险物,妨碍社会公共安全的行为,由于危险物是虚假的,会造成社会恐慌。很多人由于法制意识不强或者出于报复社会往往做出这类行为。那么,投放虚假危险物质罪的处罚是怎样的?下面就让小编为大家整理一下相关的知识,为大家解答疑惑。

一、投放虚假危险物质罪的处罚?

根据刑法修正案(三)第8条的规定,犯本罪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二、投放虚假危险物质罪构成要件

客体要件

本罪侵犯的客体是正常的社会秩序。

客观要件

客观方面表现为是指投放虚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

主体要件

本罪主体是一般主体。凡年满16周岁且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构成本罪。

主观要件

本罪在主观方面是故意。

三、本罪与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区别

1、侵犯的客体不同。投放虚假危险物质罪侵犯的客体是社会公共秩序、投放危险物质罪侵犯的客体是公共安全

2、投放的物质属性不同。投放虚假危险物质罪所投放的是不具有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原体等危险属性的物质、投放危险物质罪所投放的必须是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原体等物质

3、故意的内容不同。投放虚假危险物质罪是以扰乱社会公共秩序为故意内容的、投放危险物质罪则是以危害公共安全为故意内容的

四、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与投放虚假危险物质罪的区别

(1)主观故意的内容不同。前罪的主观故意内容为明知编造、传播的是虚假恐怖信息而仍决意为之;后罪的主观故意内容却表现为明知是虚假的危险物质而决意投放。

(2)行为方式不同。前罪表现为编造爆炸威胁、生化威胁、放射威胁等恐怖信息,或者故意传播编造的恐怖信息;后罪的行为方式表现为投放虚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危险物质。

(3)犯罪对象不同。前罪的对象为虚假的恐怖信息。后罪的对象则为虚假的危险物质,等等。行为人如果投放虚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危险物质后,再编造成为恐怖信息传播出去,后面的编造并传播行为乃为前面的投放虚假危险物质的自然结果,属事后不可罚行为,应以后罪投放虚假危险物质罪定罪处罚。但是,行为人投放虚假危险物质之后,不是进行编造恐怖信息或传播,而是编造另外的虚假恐怖信息或者传播编造的另外虚假恐怖信息,由于后行为与前行为并不存在必要的按一罪处罚的关系,两者都构成犯罪的,则应以前罪与后罪实行并罚,不能以一罪论处。

综上所述,投放虚假危险物质罪主观是犯罪嫌疑人明知是虚假的危险物质而故意投放,行为为投放具有动机性。而且投放虚假危险物质罪的侵犯对象往往是社会公共安全。投放虚假危险物质罪的处罚是怎样的?通常是触犯刑法,被处以五年以下或者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网站地图
延伸阅读:

更多#刑事犯罪辩护相关

加载更多
更多

刑事犯罪辩护最新文章

遇到刑事犯罪辩护问题?
律图专业律师 处理更可靠
快速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