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律知识 > 交通事故 > 交通肇事 > 构成肇事逃逸的条件有哪些

构成肇事逃逸的条件有哪些

跳过文章,直接获取专业解读?
来源:律图小编整理 · 2024.02.29 · 33159人看过
导读:1、肇事人知道自己造成了交通事故。2、主观上是为了逃避事故责任,逃避法律的追究。3、客观上实施了逃离事故现场,不向公安机关报案的行为。在交通事故发生后,肇事者最好是留在现场协助处理事故,如果选择逃逸的话,那么自己承担的责任将是更重的。
构成肇事逃逸的条件有哪些

肇事逃逸一般都是发生在交通事故中的,也就是指在出现交通事故之后逃逸的行为,肇事逃逸在我国是要受到刑法的裁决的,那么构成肇事逃逸的条件有哪些呢?请阅读下面的文章进行详细的了解吧。

肇事逃逸的构成条件主要有:

(1)、肇事人知道自己造成了交通事故。

即行为人在逃逸时必须明知自己的行为导致了交通事故的发生,这是行为人的主观认知因素。

如果行为人没有意识到交通事故的发生而离开现场,则不能认定为“交通肇事后逃逸”。如〈案例1〉:孙某驾驶两轮摩托车驮载其朋友刘某(二人均喝酒过量)超速行驶时,因路上颠簸,刘某从摩托车上跌落头部着地,致颅脑损伤而当场死亡。而当时孙某对此一无所知,仍然继续驾车狂奔,直至被人发现将其截获。本案中,孙某虽然离开了现场,但因其主观上对刘某坠地身亡这一交通事故并不“明知”,故不宜认定其“交通肇事后逃逸”,只能认定其构成一般交通肇事罪。需要强调的是,我们这里所说的“明知”,是指行为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如果行为人“应当知道”自己的行为造成交通事故而装作不知道,逃离事故现场的,仍应认定为“交通肇事后逃逸”。

(2)、主观上是为了逃避事故责任,逃避法律的追究。

实践中,肇事人逃跑的目的大多是为了“逃避法律追究”,但也有少数人是因为其他目的,如害怕遭到被害人亲友及其他围观群众的殴打而逃跑,这些人往往在逃离现场后,很快通过报告领导或报警等方式,接受法律的处理。显然,这些人的主观恶性要小得多,因此,有必要在认定时加以区分,以保证准确适用法律,做到不枉不纵。如〈案例2 〉:司机宋某违章驾车,将一行人于某撞死,正当宋某对于某进行抢救时,于某的亲友及当地群众闻讯赶到,持械对宋某进行殴打。宋某被逼无奈,驾车逃离现场,直接到当地公安派出所报案。本案中,宋某的逃跑行为就不能认定为“交通肇事后逃逸”。当然,需要说明的是,行为人出于正当目的逃离现场后,必须及时向有关机关报案,接受法律处理,否则, 如果行为人一逃便杳无音信,仍应认定为“交通肇事后逃逸”。

(3)、客观上实施了逃离事故现场,不向公安机关报案的行为。

在交通事故发生后,肇事者最好是留在现场协助处理事故,如果选择逃逸的话,那么自己承担的责任将是更重的。关于构成肇事逃逸的条件的内容,律图小编就为大家介绍到这里。要是你对此还有疑问的话,可以来电具体咨询我们的在线律师

网站地图
延伸阅读:

更多#交通肇事相关

  • 肇事逃逸的构成: 1、行为人在逃逸时明知自己的行为造成了交通事故的发生,并对逃逸行为有直接的故意; 2、交通肇事后逃逸行为必须符合法律规定的情形; 3、交通肇事后逃逸行为的空间要素,即该行为仅限于逃离事故现场。
    2024-03-03 1171次阅读
  • 2023.03.11 2570次阅读
  • 肇事逃逸的构成:1、行为人在逃逸时明知自己的行为造成了交通事故的发生,并对逃逸行为有直接的故意;2、交通肇事后逃逸行为必须符合法律规定的情形;3、交通肇事后逃逸行为的空间要素,即该行为仅限于逃离事故现场。
    2024-02-28 1283次阅读
  • 2023.03.09 6984次阅读
  • 肇事逃逸的构成:1、行为人在逃逸时明知自己的行为造成了交通事故的发生,并对逃逸行为有直接的故意;2、交通肇事后逃逸行为必须符合法律规定的情形;3、交通肇事后逃逸行为的空间要素,即该行为仅限于逃离事故现场。
    2024-02-25 931次阅读
  • 2023.03.13 25182次阅读
  • 什么条件才构成肇事逃逸。肇事逃逸即交通肇事逃逸,是指行为人在发生交通事故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的行为,符合法定构成要件的交通肇事逃逸行为触犯的是交通肇事罪。交通肇事罪是指违反道路交通管理法规,发生重大交通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依法被追究刑事责任的犯罪行为。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2024-03-03 930次阅读
  • 2023.03.11 1834次阅读
  • 交通肇事逃逸应具备的条件:第一,时间上当事人知道已经发生交通事故;第二,当事人主观上是为逃避法律责任;第三,已经离开交通事故现场。只有具备这三个条件,才能认定为交通肇事逃逸,不然认定当事人离开事故现场就是逃逸难免过于严格,同时于法无据,于情不合。
    2024-02-20 1388次阅读
  • 2023.03.02 14221次阅读
加载更多
更多

交通肇事最新文章

遇到交通肇事问题?
律图专业律师 处理更可靠
快速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