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怎样构成诽谤行为的标准
1.诽谤行为的构成需有捏造事实之举,凭空编造虚假之事去损毁他人名誉,如无中生有。
2.需散布捏造的事实,以口头或书面等形式向他人传递虚假信息,让其知晓。
3.要对他人名誉造成损害,导致他人在社会上的评价降低等不良后果。需强调的是,必须是故意为之,过失导致类似情况通常不构成。若只是私下议论或轻微调侃,未达损害名誉程度,也不构成。比如,甲在无事实依据时,向多人散布乙有不正当行为的谣言,致乙社会评价降低,那甲的行为就可能构成诽谤。
二、诽谤行为造成实质损害的赔偿标准如何定
诽谤行为造成实质损害的赔偿包括物质赔偿和精神赔偿。
物质损害赔偿主要是因诽谤行为导致的实际经济损失,比如因名誉受损使客户流失、被辞退导致的收入减少等,需根据实际损失的凭证,如财务报表、收入证明等确定具体数额。
精神损害赔偿则要综合多方面因素。侵权人的过错程度,若恶意诽谤,赔偿会相对较高;侵权行为的具体情节,包括诽谤的手段、场合、次数等;侵权行为所造成的后果,如受害人社会评价降低、精神痛苦程度等;侵权人的获利情况;侵权人承担责任的经济能力;受诉法院所在地平均生活水平等。法院会根据这些因素自由裁量,确定合理的精神损害赔偿数额。
三、构成诽谤行为需承担怎样的法律责任
诽谤行为需承担的法律责任分以下几种:
民事责任
若诽谤行为侵害他人名誉权,受害人有权要求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并可要求赔偿损失。依据为《民法典》中关于名誉权的相关规定。
行政责任
《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
刑事责任
根据《刑法》,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构成诽谤罪,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需注意,一般情况下诽谤罪属告诉才处理,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
在了解怎样构成诽谤行为的标准后,还需知晓一些与之相关的要点。比如,即使言论看似具有诽谤性,但如果是基于事实且有正当目的,比如在合法的舆论监督范围内,可能并不构成诽谤。再者,诽谤行为造成的后果不同,法律责任也有所差异。轻微的可能只需承担民事赔偿责任,严重的则可能面临刑事处罚。倘若你对诽谤行为还有其他疑问,像诽谤行为与名誉权保护的具体界限等,或者对自身遇到的类似情况拿捏不准,那就赶紧点击网页底部的“立即咨询”按钮吧。专业法律人士会依据具体情况为你详细解读,提供精准有效的法律建议。
投诉/举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由律图网结合政策法规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不代表平台的观点和立场。若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右侧【投诉/举报】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