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事辩护 > 刑事处罚辩护 > 法庭对未成年是如何判刑的

法庭对未成年是如何判刑的

跳过文章,直接获取专业解读?
来源:律图小编整理 · 2025.04.12 · 1234人看过
导读:未成年人犯罪判刑遵循教育为主、惩罚为辅原则。已满十六周岁犯罪应负刑责;已满十四不满十六周岁,犯特定八类罪需担责;已满十二不满十四周岁,犯故意杀人等特定罪且情节恶劣,经最高检核准追诉要担责。量刑会考虑其身心特点、犯罪情节等,从轻、减轻处罚幅度综合多因素考量,审判时尽量不公开以保护隐私。
法庭对未成年是如何判刑的

一、法庭对未成年是如何判刑

对于未成年人犯罪的判刑,遵循教育为主、惩罚为辅原则。

已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犯罪,应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二周岁不满十四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情节恶劣,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追诉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量刑时,会充分考虑未成年人的身心特点、犯罪情节等因素。对于从轻、减轻处罚的幅度,需综合多方面考量,如犯罪时的主观恶性、是否有自首立功等情节。且审判时会尽量不公开审理,以保护未成年人隐私。

二、法庭判未成年刑罚量刑情节有哪些

法庭对未成年人量刑时,会综合考虑多方面情节。

从法定情节看,《刑法》规定,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这是基于未成年人身心发育尚未成熟,辨认和控制自己行为能力较弱。

酌定情节也很关键。其一,犯罪动机,出于好奇、无知等偶然因素犯罪,与有预谋犯罪相比,主观恶性有别。其二,犯罪手段,手段残忍或特别恶劣的,量刑会有不同考量。其三,犯罪时的环境和条件,如是否受他人教唆、胁迫等。其四,犯罪后的态度,未成年人犯罪后有自首、立功、积极退赃、赔偿损失、真诚悔罪等表现,可酌情从宽处罚。此外,平时表现也会纳入考量,一贯表现良好的未成年人,与有多次不良行为的相比,在量刑时会有所差异。

三、法庭判刑时对未成年有哪些特殊法律考量

法庭判刑时对未成年有诸多特殊考量。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对未成年人犯罪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原则及“教育、感化、挽救”方针。在定罪方面,对于一些情节轻微危害不大的行为,可不认定为犯罪。

量刑上,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如不满18周岁犯罪,不适用死刑。且审判时被告人不满18周岁的案件,不公开审理,保障其隐私与名誉。

在刑罚执行方面,会采取适合未成年人身心特点的方式。像未成年犯会在未成年犯管教所执行刑罚,与成年犯分开关押,避免交叉感染。同时,注重对其进行思想、文化和职业技术教育,促使其回归社会后能正常生活。

法庭在对未成年人判刑时会综合多方面因素考量。除了年龄,还会看犯罪情节的严重程度、未成年人的成长背景及悔罪表现等。对于一些轻微犯罪,可能会给予更人性化的教育矫治措施,如社区服务等。而严重犯罪的未成年人,虽会被依法判刑,但也会侧重于改造和回归社会。如果您想深入了解法庭对未成年人判刑的具体流程、不同年龄段犯罪的区别对待方式,或者对相关法律规定有更多疑问,点击网页底部的“立即咨询”按钮,专业法律人士将为您详细解读法庭对未成年人判刑的种种细节,为您解惑。

网站地图

刑事辩护专业问答普法

全部

更多#刑事处罚辩护相关

加载更多
更多

刑事处罚辩护最新文章

遇到刑事处罚辩护问题?
律图专业律师 处理更可靠
快速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