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律知识 > 交通事故 > 交通肇事 > 未成年肇事逃逸怎么处罚规定

未成年肇事逃逸怎么处罚规定

跳过文章,直接获取专业解读?
来源:律图小编整理 · 2024.05.21 · 1628人看过
导读:未成年肇事逃逸,若未满18岁,通常不视为犯罪,但会受到经济处罚,罚款200-2000元,并可被行政拘留15天以内。若行为构成交通肇事罪,将面临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同时承担民事和行政责任。
未成年肇事逃逸怎么处罚规定

一、未成年肇事逃逸怎么处罚规定

针对年满十六周岁但尚未达到法定成年年龄(即不满十八岁)的未成年人在道路交通事故中实施逃避法律责任行为的问题,根据我国相关法律法规,通常情况下并不视为犯罪行为,只需进行经济处罚,具体来说是对其个人处以200元人民币以上至2000元以下的罚款,此外未经允许也可科处罚款金额的两倍以内的行政拘留期限长达15天。

然而,若该名未成年人的行为被法院判定为交通肇事罪的话,便将面临更为严重的法律制裁,可能被判处三年以下的有期徒刑拘役,同时仍需承担相应的民事以及行政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七条

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二周岁不满十四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情节恶劣,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追诉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二、未成年肇事逃逸造成对方轻伤的怎么处罚

未成年肇事逃逸造成对方轻伤的,由监护人承担侵权责任。监护人尽到监护职责的,可以减轻其侵权责任。有财产的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造成他人损害的,从本人财产中支付赔偿费用;不足部分,由监护人赔偿。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八十八条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造成他人损害的,由监护人承担侵权责任。监护人尽到监护职责的,可以减轻其侵权责任。

有财产的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造成他人损害的,从本人财产中支付赔偿费用;不足部分,由监护人赔偿。

第一千一百八十九条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造成他人损害,监护人将监护职责委托给他人的,监护人应当承担侵权责任;受托人有过错的,承担相应的责任。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法律是一种无形的约束,它既保护我们的权益,也规范我们的行为。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在生活中,我们都需要充分了解和理解法律,以便更好地保护自己的权益。虽然法律可能看起来复杂和深奥,但是只要我们愿意花时间去学习和理解,就能够掌握它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正如本文的标题所提出的问题,“未成年肇事逃逸怎么处罚规定”,每一篇文章都是一次学习和理解法律的机会,我们应该抓住这些机会,不断提高我们的法律素养,以便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

网站地图

更多#交通肇事相关

加载更多
遇到交通肇事问题?
律图专业律师 处理更可靠
快速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