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律知识 > 交通事故 > 交通肇事 > 偷盗车辆逃逸判多少年?

偷盗车辆逃逸判多少年?

跳过文章,直接获取专业解读?
来源:律图小编整理 · 2024.02.27 · 1719人看过
导读:偷盗车辆逃逸构成盗窃罪和交通肇事罪的,应当数罪并罚,也就是判处3~10年的有期徒刑。而且有交通肇事逃逸这样的一种情况的话,是属于比较严重的情况。偷盗车辆逃逸判多少年,这个问题可以参考本文内容。
偷盗车辆逃逸判多少年?

一、偷盗车辆逃逸判多少年?

偷盗车辆逃逸构成盗窃罪交通肇事罪的,应当数罪并罚,也就是判处3~10年的有期徒刑。盗窃罪的量刑一般依据盗窃的金额、盗窃的情节而定。如果是交通肇事逃逸的,一般是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二、盗窃罪的构成要件是什么

盗窃罪的构成要件如下:

1、客体要件

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的所有权。

2、客观要件

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具有秘密窃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或者多次秘密窃取公私财物的行为。

3、主体要件

本罪主体是一般主体。

4、主观要件

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且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

三、如何认定盗窃罪中的"秘密窃取"行为

秘密窃取行为中秘密的含义:

(1)所谓的秘密并不是对任何人的秘密,而只是针对窃取的当时财物的控制人而言的。

(2)所谓秘密只不过是行为人主观上的自我认识,也就是说行为人自认为财产控制人不知道或者没有发觉其窃取财物的行为,对秘密窃取的成立并无影响。

基于行为人的主观心理状态与客观事实的关系,一般有以下几种情况:

1、行为人在盗窃财物时自认为财物控制人没有发现其不法占有行为,而事实上财物控制人真的没有发现,此类行为是最典型的秘密窃取行为。

2、行为人在盗窃财物时自以为财物控制人没有发现其不法占有行为,而事实上控制者已经发现了行为人的行为,这就是通常所说的“掩耳盗铃”行为。此类行为仍为秘密窃取,控制者的发现对行为人的秘密窃取没有影响。

3、行为人在盗窃财物时自认为财物控制人已经发现了其不法占有行为,而事实上控制者并没有发现其不法行为,此类行为尽管控制者没有发现,但是已不再是秘密窃取行为。

4、行为人在盗窃走财物时自认为控制者发现了其不法占有行为,而事实上控制者真的发现了其不法占有行为,此类行为当然已不再是秘密窃取,如果行为人没有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此种行为是较典型的抢夺行为,应认定为抢夺罪

交通肇事通常情况下按照我国法律当中的规定,如果同时存在盗窃行为的话,将是会数罪并罚的。偷盗车辆逃逸判多少年,这个问题在上述文章中给出了明确的解答。本文内容如果没有完整解答您的问题,可以点击下方“立即咨询”按钮提交咨询,律师会为您提供专业解答。


网站地图
延伸阅读:

更多#交通肇事相关

加载更多
更多

交通肇事最新文章

遇到交通肇事问题?
律图专业律师 处理更可靠
快速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