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律知识 > 医疗纠纷 > 医疗保险纠纷 > 个人欺诈骗取医疗保障基金受什么样的处罚?

个人欺诈骗取医疗保障基金受什么样的处罚?

跳过文章,直接获取专业解读?
来源:律图小编整理 · 2024.03.04 · 4185人看过
导读:个人欺诈医疗保险基金,涉案金额在3000到1万元之间,按照诈骗罪的处罚标准,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管制,单处或并处罚金。涉案金额在3万到20万元之间,判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个人欺诈骗取医疗保障基金受什么样的处罚?

骗取社保的犯罪行为将以诈骗罪论处。

刑法》解释规定以欺诈、伪造证明材料或者其他手段骗取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生育等社会保险金或者其他社会保险待遇的,属于《刑法》第266条规定的诈骗公私财物的行为。

根据该条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社会保险法》第八十七条 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以及医疗机构、药品经营单位等社会保险服务机构以欺诈、伪造证明材料或者其他手段骗取社会保险基金支出的,由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责令退回骗取的社会保险金,处骗取金额二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属于社会保险服务机构的,解除服务协议;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有执业资格的,依法吊销其执业资格。

医疗欺诈的行为如下:对于客观行为方面,即否属于虚构或夸大病情、过度医疗等行为的问题,需要结合所在医院的医疗水平和能力来考虑,在实践中发生医疗诊断不一致,患者怀疑院方医疗欺诈时,可以采取类似于司法鉴定的形式,双方共同选择向有资质的医疗单位申请医疗鉴定,达不成一致意见的通过类似于摇号形式随机选择鉴定机构。如果纠纷已经进入司法程序则按照司法鉴定程序处理。鉴定方向主要包括医疗诊断的真实性、与初始医疗机构医疗水平和能力的契合性。

对于主观方面是否是以取得患者财产利益为目的的问题,在客观行为得到认定的基础上,需要探究主治医生是否直接获得财产利益其他财产性利益。比如分红、考评中获益。同时,医生在诊疗过程中的行为是否符合诊疗规范也是考虑的主要因素。在已经发生案件中,我们可以看到少数医护人员擅自篡改病历资料及其他医疗数据等行为也屡见不鲜。

伪造证明材料,使用其他手段骗取医疗保障金,会按照诈骗公私财物罪对犯罪嫌疑人进行处罚。在客观方面存在虚构或夸大病情,过度医疗等行为都可以认定为医疗欺诈,未达到刑事犯罪的会处于行政处罚

网站地图
延伸阅读:

更多#医疗保险纠纷相关

加载更多
更多

医疗保险纠纷最新文章

遇到医疗保险纠纷问题?
律图专业律师 处理更可靠
快速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