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 18万律师在线解答
首页 > 精选解答 > 行政诉讼精选解答 > 单独提起行政赔偿诉讼起诉的条件

单独提起行政赔偿诉讼起诉的条件

时间:2024.02.27 标签: 行政类 行政诉讼 阅读:1234人
律师解析:
赔偿请求人单独提起行政赔偿诉讼,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1、原告具有请求资格;
2、有明确的被告;
3、有具体的赔偿请求和受损害的事实根据;
4、加害行为为具体行政行为的,该行为已被确认为违法;
5、赔偿义务机关已先行处理或超过法定期限不予处理。
法律依据:
《行政诉讼法》第三十八条
在起诉被告不履行法定职责的案件中,原告应当提供其向被告提出申请的证据。
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外:
(一)被告应当依职权主动履行法定职责的;
(二)原告因正当理由不能提供证据的。在行政赔偿、补偿的案件中,原告应当对行政行为造成的损害提供证据。因被告的原因导致原告无法举证的,由被告承担举证责任。
版权声明:本平台对图文内容模式享有独家版权,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复制、转载。

行政起诉状的基本格式:(1)原告:包括姓名、性别、民族、年龄、出生年月日、身份证号、住所、联系方式等;(2)被告:包括名称、住址、法定代表人姓名、职务。......

(一)财产案件根据诉讼请求的金额或者价额,按照下列比例分段累计交纳:1.不超过1万元的,每件交纳50元。2.超过1万元至10万元的部分,按照2.5%交纳。3.超过10万元......

不需要,行政诉讼法规定因行政行为受到权益侵害,可以选择提起行政复议,也可以直接提起行政诉讼。行政赔偿诉讼可以在提起行政诉讼的同时提起赔偿请求。在诉讼过程中由行政行为人举证......

图文精选 普法视频 语音解答
  • 行政诉讼法参照民事诉讼法规定是什么

    法律咨询顾问

    法律咨询顾问

    行政诉讼与民事诉讼在形式层面有紧密联系,法院均作为中立客观的第三方,以事实为依据,法律为准绳,对争议进行裁决。两者均遵循回避、合议、公开审判及两审终审等制度原则。

    浏览量:1395 2024-04-29
  • 行政官司诉讼时效是多久

    法律咨询顾问

    法律咨询顾问

    根据相关规定,行政诉讼的诉讼时效需注意:直接起诉的时效为起诉之日起六个月;不服复议决定的时效为十五日;不动产案件的时效长达二十年。请严格遵守,确保诉讼权利不受损害。

    浏览量:1407 2024-04-29
  • 行政执法包括哪些种类

    法律咨询顾问

    法律咨询顾问

    行政执法主要包括行政监督检查、处理决策及强制执行三类。按行为方式分为处理、监督、处罚及执行等;按是否需要特定形式分为要式与不要式;按能否自主发起分为主动与被动;按能否直接实施分为独立与附属行政执法。

    浏览量:1468 2024-04-29
刘双律师

四川国柱律师事务所

刘双,专职律师,2018年担任温江区某社区法律顾问被司法局评为先进个人;2021年荣获成都市司法局成都市法律援助先进个人称号;2020年5月至2022年5月担任成都市某区人民法院特邀调解员。执业期间主持调解和代理大量的民商事法律诉讼案件及非诉案件,包括建工合同纠纷、债权债务纠纷、股权纠纷、企业法律顾问等。刘律师为各单位提供专题法律知识培训。 刘双律师始终秉承:案件有难易之分,但绝无大小之分。对于每一-件案件,以责任心、专业水平和热情,尽全力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

咨询该律师
  • 行政应诉是什么意思

    1162人阅读

    行政诉讼被告需遵循《行政诉讼法》,对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因认为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而提起的诉讼进行应诉。 我国各级人民法院设行政审判庭专门审理此类案件,保障公民权利与公共权力的平衡。

  • 对行政规范性文件不服怎么办

    1409人阅读

    自然人、法人或社会团体对行政机构行为不满时,可向上一级或指定行政机构提出行政复议,对复议结果不服可向法院提起诉讼,也可直接诉讼。根据《行政复议法》,对县级及以上政府工作部门行为不满,可向该部门上级政府或上一级主管部门申请复议,特定机构需向上一级主管部门申请复议。

  • 对行政规范性文件不服怎么办

    1484人阅读

    自然人、法人或社会团体对行政机构行为不满时,可向上一级或指定行政机构提出行政复议,对复议结果不服可向法院提起诉讼,也可直接诉讼。根据《行政复议法》,对县级及以上政府工作部门行为不满,可向该部门上级政府或上一级主管部门申请复议,特定机构需向上一级主管部门申请复议。

  • 个人不良信息保存期限是几年

    1412人阅读

    个人不良信用信息的保存期限定为五年,这是征信及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的重要议题。信用资料的收集、整合、处理、公开和应用,与每个人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因此,确保信用信息主体权益的有效保障至关重要。这一保存期限旨在平衡信用信息的利用和保护个人权益,促进信用体系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