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 18万律师在线解答
首页 > 法律专题 > 刑事辩护专题 > 刑事犯罪辩护专题 > 犯罪主观心理态度有哪些

犯罪主观心理态度有哪些

犯罪主观心理态度有哪些
刑事犯罪是各种社会矛盾和社会消极因素的综合反映,并且这种反映表现的领域和强度,与一个国家社会变革的深度和广度密切相关。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依照法律定罪处刑;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不得定罪处刑。现代犯罪的类型有很多种,刑法中对于不同的犯罪情形以及类型都进行了相应的分类,刑事犯罪的种类很复杂。
2024-04-21 11:30:02 已帮助2680人

精选律师 · 讲解实例

犯罪主观心理态度有哪些
关于犯罪主观心理态度的几个要素如下:第一个,意识因素,顾名思义,是对事件及其实质性的认知和辨识程度;
其次,意志因素,那么它便是基于对这类事物的理解之下所进行的自我行为控制的心理学层面的因素。
意志对于构成犯罪行为和形成犯罪结果的影响力非常重大,其具体的表现形式主要体现在希望、放任、疏忽和轻信等四个方面。
至于罪过内容这个角度来看,犯罪故意具有两方面的显著特点:
首先,从意识因素而言,行为者必须明确知道自己的举动将会导致对社会存在威胁的结果;
其次,从意志因素分析,行为者需表现出对危险后果出现的期望或者听之任之的态度。
根据意识和意志这两个关键性层面的差异特性,刑法学界将犯罪故意细分成了直接故意与间接故意两大类别。
直接故意,它是指行为者清楚地预见到自己的行为必将或者可能引发危害社会的后果,同时热烈期盼这样的结局能够实现的心理状态;
而间接故意则是指行为者明了自己的行动极有可能带来不良的社会影响,甚至放任此类状况的发生。《刑法》第十四条
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
故意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刑法》第十五条
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是过失犯罪
过失犯罪,法律有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
查看更多
最新 最热
全部
更多
  • 说清楚
    完整描述纠纷焦点和具体问题
  • 耐心等
    律师在休息时间解答,请耐心等待
  • 巧咨询
    还有疑问?及时追问律师回复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