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被仲裁后会被法院直接执行吗
仲裁裁决作出后,不会马上进入法院执行阶段。它本身有法律效力,要是一方不履行义务,另一方能向被执行人住所地或财产所在地的中级法院申请执行。
法院受理执行申请后,会审查仲裁裁决。要是仲裁程序、裁决内容都没问题,法院就执行;要是有程序违法等法定情况,核实后法院可能不执行。总之,被仲裁后得经申请和法院审查才可能进入执行。
二、仲裁裁决未履行法院会主动介入执行吗
法院一般不会主动介入执行未履行的仲裁裁决。仲裁裁决生效后,若一方当事人不履行,另一方需向有管辖权的法院申请强制执行。这是因为法院遵循“不告不理”原则,只有在当事人提出申请后,才会启动执行程序。
当事人申请时,要提交申请书、仲裁裁决书等材料。法院会对申请进行审查,符合条件的予以受理并采取执行措施,如查询、冻结、划拨被执行人存款,查封、扣押、拍卖财产等。若超过规定申请执行时效,法院可能不予受理。所以,一方不履行仲裁裁决,另一方应及时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来维护自身权益。
三、仲裁裁决后法院强制执行有哪些条件
仲裁裁决后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需满足以下条件:
仲裁裁决已生效:终局裁决作出即生效;非终局裁决在法定期限内双方均未起诉的,期满生效。
一方当事人未履行裁决义务:另一方有权在对方不履行时申请执行。
在法定期限内申请:申请执行的期间为二年,从裁决书规定履行期间的最后一日起计算;规定分期履行的,从规定的每次履行期间的最后一日起计算;未规定履行期间的,从裁决书生效之日起计算。
向有管辖权的法院提出:由被执行人住所地或者被执行的财产所在地的中级人民法院管辖。
当探讨被仲裁后会被法院执行吗这个问题时,除了了解基本的执行可能性,还有一些相关要点需关注。若仲裁裁决生效后,一方当事人不履行,另一方就可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同时,要留意执行的时效问题,申请执行的期间为二年。另外,在执行过程中,可能会涉及执行和解,双方可以自行达成和解协议。如果你曾面临被仲裁的情况,或是对仲裁执行的流程、执行和解的具体规定等还有疑问,不要迟疑,点击网页底部的“立即咨询”按钮,让专业法律人士为你详细解答。
投诉/举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由律图网结合政策法规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不代表平台的观点和立场。若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右侧【投诉/举报】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