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事辩护 > 强制措施 > 刑事拘留转逮捕程序有哪些

刑事拘留转逮捕程序有哪些

跳过文章,直接获取专业解读?
来源:律图小编整理 · 2024.05.17 · 1576人看过
导读:当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实施刑事拘留后,如认为需逮捕,需在拘留期满后的第三日起,向人民检察院提交审查与审批材料。此外,还包括采取强制措施,如逮捕、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等。公安机关在侦查过程中,有权依法采取技术侦查措施,如记录通话、短信、邮件等。同时,对被拘留人进行讯问,收集证据,以确保案件的顺利侦破。整个程序旨在保障司法公正和效率,确保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刑事拘留转逮捕程序有哪些

一、刑事拘留逮捕程序有哪些

关于刑拘之后所需履行之程序的具体流程为:

当公安机关在对犯罪嫌疑人实施了刑事拘留后,倘若判定被拘留人有必要进行逮捕,则需在拘留期满之日起的第三日起向人民检察院提交审查与审批材料。

除此之外,还包括采用强制手段,如实施逮捕、取保候审以及监督居住等措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六十三条

在侦查过程中,发现不应对犯罪嫌疑人追究刑事责任的,应当撤销案件;

犯罪嫌疑人已被逮捕的,应当立即释放,发给释放证明,并且通知原批准逮捕的人民检察院。

第一百六十五条

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的案件中符合本法第八十一条、第八十二条第四项、第五项规定情形,需要逮捕、拘留犯罪嫌疑人的,由人民检察院作出决定,由公安机关执行。

第一百六十九条

凡需要提起公诉的案件,一律由人民检察院审查决定。

二、刑事拘留转为逮捕后会怎样

刑事拘留转为逮捕后不一定就会被法院判刑、坐牢。在整个刑事诉讼的过程中,逮捕后还有检察院审查起诉的程序,可能会出现法定不起诉、证据不足不起诉、酌定不起诉的三种结果。但如果犯罪证据确凿,当然也是会被提起公诉的。

《刑事诉讼法》第八十一条

对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可能判处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采取取保候审尚不足以防止发生下列社会危险性的,应当予以逮捕:

(一)可能实施新的犯罪的;

(二)有危害国家安全、公共安全或者社会秩序的现实危险的;

(三)可能毁灭、伪造证据,干扰证人作证或者串供的;

(四)可能对被害人、举报人、控告人实施打击报复的;

(五)企图自杀或者逃跑的。

批准或者决定逮捕,应当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涉嫌犯罪的性质、情节,认罪认罚等情况,作为是否可能发生社会危险性的考虑因素。

对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可能判处十年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或者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可能判处徒刑以上刑罚,曾经故意犯罪或者身份不明的,应当予以逮捕。

被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违反取保候审、监视居住规定,情节严重的,可以予以逮捕。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法律是一种无形的约束,它既保护我们的权益,也规范我们的行为。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在生活中,我们都需要充分了解和理解法律,以便更好地保护自己的权益。虽然法律可能看起来复杂和深奥,但是只要我们愿意花时间去学习和理解,就能够掌握它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正如本文的标题所提出的问题,“刑事拘留转逮捕程序有哪些”,每一篇文章都是一次学习和理解法律的机会,我们应该抓住这些机会,不断提高我们的法律素养,以便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

网站地图

更多#强制措施相关

  • 342次阅读
  • 公安机关对被拘留的人,认为需要逮捕的,应当在拘留后的三日以内,提请人民检察院审查批准。人民检察院应当自接到公安机关提请批准逮捕书后的七日以内,作出批准逮捕或者不批准逮捕的决定。在特殊情况下,提请审查批准的时间可以延长一日至四日。
    2024-03-03 1471次阅读
  • 2023.03.02 1252次阅读
  • 458次阅读
  • 当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实施刑事拘留后,如认为需逮捕,需在拘留期满后的第三日起,向人民检察院提交审查与审批材料。 此外,还包括采取强制措施,如逮捕、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等。公安机关在侦查过程中,有权依法采取技术侦查措施,如记录通话、短信、邮件等。 同时,对被拘留人进行讯问,收集证据,以确保案件的顺利侦破。整个程序旨在保障司法公正和效率,确保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2024-05-14 911次阅读
  • 2023.03.01 1584次阅读
  • 4493次阅读
  • 是的,逮捕需要以拘留为前置程序。1、公安机关对被拘留的人认为需要逮捕的,应当在拘留后的3日以内,提请人民检察院审查批准。在特殊情况下,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提请审查批准的时间可以延长1日至4日。2、人民检察院应当自接到公安机关提请批准逮捕书后的7日以内,作出批准逮捕或者不批准逮捕的决定。
    2024-03-02 1321次阅读
  • 2023.03.12 1836次阅读
  • 486次阅读
加载更多
更多

强制措施最新文章

遇到强制措施问题?
律图专业律师 处理更可靠
快速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