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事辩护 > 取保候审 > 取保候审最多多长时间

取保候审最多多长时间

跳过文章,直接获取专业解读?
来源:律图小编整理 · 2024.05.04 · 1346人看过
导读: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取保候审最长不超过12个月。若期限内未结案,嫌疑人或被告将解除取保候审,且侦查、起诉、审判不能暂停。一年未接公安或检察院联系,案件或被撤销、不构成犯罪或犯罪轻微。
取保候审最多多长时间

一、取保候审最多多长时间

依据我国《刑事诉讼法》之明确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以及公安机关针对犯罪嫌疑人和被告采取取保候审措施的最长期限不得超出整整十二个月的时间跨度。这就意味着,无论何种情形发生,取保候审的期限总计均不得超越一年。若案件在取保候审期内仍然不能得以结案,那么犯罪嫌疑人物或被告将面临被解除取保候审状态,并且在此期间,针对该案件所开展的侦查、起诉及审判等工作也无法被暂停或终止。

如若一年之后并未接到公安局或是检察院的相关联系,那么此案件极有可能已被撤销,或者是该案件根本构不成犯罪,抑或是其犯罪行为严重程度相当低微。

《刑事诉讼法》第七十九条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最长不得超过十二个月,监视居住最长不得超过六个月。

在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间,不得中断对案件的侦查、起诉和审理。

对于发现不应当追究刑事责任或者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限届满的,应当及时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

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应当及时通知被取保候审、监视居住人和有关单位。

二、取保候审最多是多长时间

取保候审的最长期限为十二个月。

取保候审,是指侦查、起诉和审判机关在刑事诉讼过程中,对被刑事追诉而又未被刑事羁押之人,为防止其逃避侦查、起诉和审判,责令其提出保证人或交纳保证金,并出具保证书,以保证随传随到的一种刑事强制措施

1、取保候审最长期限是十二个月,超过这个限期的应视为自动解除;

2、当事人未接到通知,可以向公安机关进行咨询或者听候消息,如果长时间没有消息的话,应当是撤案了;

3、对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根据案情变化,应当及时变更强制措施或者解除取保候审。

《刑事诉讼法》第七十九条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最长不得超过十二个月,监视居住最长不得超过六个月。

在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间,不得中断对案件的侦查、起诉和审理。对于发现不应当追究刑事责任或者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限届满的,应当及时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应当及时通知被取保候审、监视居住人和有关单位。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法律是一种无形的约束,它既保护我们的权益,也规范我们的行为。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在生活中,我们都需要充分了解和理解法律,以便更好地保护自己的权益。虽然法律可能看起来复杂和深奥,但是只要我们愿意花时间去学习和理解,就能够掌握它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正如本文的标题所提出的问题,“取保候审最多多长时间”,每一篇文章都是一次学习和理解法律的机会,我们应该抓住这些机会,不断提高我们的法律素养,以便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

网站地图

更多#取保候审相关

  • 435次阅读
  • 取保候审最长期限是十二个月。1、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最长不得超过十二个月,监视居住最长不得超过六个月。2、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进行取保候审后,在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间,不得中断对案件的侦查、起诉和审理。
    2024-02-26 1209次阅读
  • 2023.05.29 1768次阅读
  • 402次阅读
  • 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三条,对涉嫌犯罪的当事人采取的取保候审措施,期限不得超过十二个月。在此期间,当事人需严格遵守法律法规,静待案件处理结果。这确保了法律程序的公正和效率,同时保障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2024-05-26 1341次阅读
  • 2023.03.06 4374次阅读
  • 482次阅读
  • 取保候审最长一年。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七十九条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最长不得超过十二个月,监视居住最长不得超过六个月。
    2024-02-19 1179次阅读
  • 2023.05.10 1996次阅读
  • 439次阅读
加载更多
更多

取保候审最新文章

遇到取保候审问题?
律图专业律师 处理更可靠
快速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