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 15万律师在线解答
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事辩护 > 刑事立案 > 故意损坏私人财物罪立案标准是什么?

故意损坏私人财物罪立案标准是什么?

跳过文章,直接获取专业解读?
来源:律图小编整理 · 2023.03.19 · 1314人看过
导读:故意损坏私人财物罪立案标准是破坏的财产数额达到较大的程度。根据我国刑法以及相关司法解释当中明确的规定,破坏公共财产的数额,如果达到了5000元以上的,就是按照刑事犯罪来进行处罚。
故意损坏私人财物罪立案标准是什么?

一、故意损坏私人财物罪立案标准是什么?

1、我国对于故意破坏公私财物罪的立案标准中的财物损失标准一般为五千元以上,或者毁坏公私财物三次以上。根据我国《刑法》规定,故意毁坏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七十五条,

故意毁坏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所谓“情节严重”,一般是指毁灭或损坏重要物品,损失严重的;毁灭或损坏公私财物的手段特别恶劣的;出于嫁祸于人的动机等。由于我国刑法对构成故意毁坏财物罪中的数额未作出明确界定,“数额较大”一般为一万元以上不满五万元;“数额巨大”为五万元以上。犯故意破坏财物罪数额较大(福建省数额标准1万元-5万元)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数额巨大(福建省数额标准5万元以上)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

“情节特别严重”,是指毁坏个人财物,导致他人精神失常的;破坏生产、经营设备设施,造成停产或经营停止,引起重大损失;破坏手段极其恶劣的,故意毁坏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司法实践中,犯罪数额的认定观点主要有以下三种,计算公式分别为:犯罪数额=恢复原状所需要的所有费用总和;犯罪数额=财物损失价格=恢复原状所需要的所有费用总和(恢复原状所需主要材料费乘以综合成新率 恢复原状所需辅料费 工时费等合理费用)-残值;犯罪数额=原值-残值。

二、故意毁坏财物罪的认定是什么

1、本罪与非罪的界限按照本条规定,故意非法毁坏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情节严重的,才构成犯罪。因此,是否数额较大或者情节严重,则是区分罪与非罪的界限。

2、所谓“情节严重”,一般是指毁灭或损坏重要物品,损失严重的;毁灭或损坏公私财物的手段特别恶劣的;出于嫁祸于人的动机等。

3、故意毁坏公私财物,情节较轻的,是一般违反治安管理行为

司法实践中,犯罪数额的认定观点主要有以下三种,计算公式分别为:犯罪数额=恢复原状所需要的所有费用总和;犯罪数额=财物损失价格=恢复原状所需要的所有费用总和。故意毁坏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三、故意损坏财物客观要件有哪些?

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毁灭或者损坏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行为。毁灭,是指用焚烧、摔砸等方法使物品全部丧失其价值或使用价值;损坏,是指使物品部分丧失其价值或使用价值。毁坏公私财物的方法,有多种多样。但是,如果行为人使用放火、决水、投毒、爆.炸等危险方法破坏公私财物,危害公共安全的,应当以刑法分则第2章危害公共安全罪中的有关犯罪论处。

故意毁坏公私财物行为,必须达到数额较大或有其他严重情节的才构成犯罪。所谓情节严重,是指毁坏重要物品损失严重的,毁坏手段特别恶劣的;毁坏急需物品引起严重后果的;动机卑鄙企图嫁祸于人的,等等。故意毁坏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故意损坏私人财物罪立案标准是5000元以上,因为《刑法》第275条当中已经明确的规定了,破坏公共或私人的财产,数额较大的将会按照故意毁坏财物罪来处罚。对于该问题如果还有其他疑问的话,点击下方“立即咨询”按钮我们会匹配专业律师为您解答。


延伸阅读:
有法律问题?徐州律师为您在线解答
看完仍有疑问?想要更详细的答案?
更快速 更准确 更全面

更多#刑事立案相关

  • 2020.09.18 332次阅读
  • 根据我国法律的规定,故意毁坏公私财物,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追诉:1、造成公私财物损失五千元以上的;2、毁坏公私财物三次以上的情形;3、纠集三人以上公然毁坏公私财物的情形;4、其他情节严重的情形。
    2023.03.22 1474次阅读
  • 故意毁坏财物与故意损毁公私财物构成犯罪,立案标准是损失数额五千元以上或者毁坏财物次数达到三次以上等。对于故意损坏公私财物的行为,派出所接到报案,到现场勘察符合追诉标准的,启动刑事案件立案程序。
    2022.11.24 30426次阅读
  • 2021.03.28 477次阅读
  • 如果行为人实施了故意损毁公私财物的行为,被公安机关发现,或者公安机关接到他人的报案、举报或者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主动投案,并且属于其管辖范围的,就应当予以立案。一般损毁价值5000元以上公私财物;多次损毁公私财物;多人损毁公私财物的予以立案,并可以以故意毁坏公私财物罪判处一定刑事责任。
    2022.10.09 885次阅读
  • 故意毁坏公私财物,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追诉:1、造成公私财物损失五千元以上的。2、毁坏公私财物三次以上的。3、纠集三人以上公然毁坏公私财物的。4、其他情节严重的情形。
    2022.12.23 138511次阅读
  • 2021.03.26 5485次阅读
  • 故意损坏公私财物罪量刑的问题:1、犯故意毁坏财物罪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2、“情节特别严重”,是指毁坏个人财物,导致他人精神失常的;破坏生产、经营设备设施,造成停产或经营停止,引起重大损失;破坏手段极其恶劣的;等等。
    2023.03.22 1129次阅读
  • 故意毁坏公私财物,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追诉(一)造成公私财物损失五千元以上的(二)毁坏公私财物三次以上的(三)纠集三人以上公然毁坏公私财物的(四)其他情节严重的情形。
    2022.11.03 1810次阅读
  • 2022.10.29 367次阅读
  • 1、本罪与非罪的界限。按照本条规定,故意毁坏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情节严重的,才构成犯罪。因此,是否数额较大或者情节严重,则是区分罪与非罪的界限。2、本罪与其他犯罪的界限。本罪与破坏交通工具罪、破坏交通设备罪、破坏易燃易爆设备罪。
    2023.03.20 1280次阅读
  • 1、故意毁坏公私财物,造成财物损失数额达到5000元以上的。2、故意对他人财物进行毁坏,数额达为到5000元,但毁坏次数在3次以上的。3、当事人纠集3人以上对他人财产进行故意毁坏的。4、法律规定其他毁坏财物情节严重的情形。
    2022.12.23 326773次阅读
  • 2021.02.26 302次阅读
  • 1、我国对于故意毁坏个人财物罪的立案标准如下:当事人造成公私财物损失五千元以上的;毁坏公私财物三次以上的;纠集三人以上公然毁坏公私财物的以及其他情节严重的情形。2、故意毁坏公私财物,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追诉:(一)造成公私财物损失五千元以上的。
    2023.03.20 839次阅读
  • 损坏公私财物立案侦查标准是:造成公私财物损失五千元以上的;毁坏公私财物三次以上的;纠集三人以上公然毁坏公私财物的;其他情节严重的情形。如果故意毁坏他人财物,达到立案标准的,公安机关应该立案进行侦查,需要追究当事人的刑事责任的,需要移送检察院审查起诉,然后检察院提起公诉,由人民法院最后审判。
    2022.12.23 3251次阅读
加载更多
更多

刑事立案最新文章

  • 扒窃数额在一千元至三千元以上的可能会构成犯罪,对于罪名成立的情形,是有可能会被判处刑事处罚。各地的规定一般是存在差异额的,具体扒窃数额多少构成犯罪,需要结合扒窃案件发生当地的相关规定确定。
    1431次阅读2023.03.22
  • 多少时间构成非法拘禁,我国法律当中所规定的是24小时以上,这也就意味着我们国家法律当中规定的就是非法剥夺他人的人身自由,已经达到了24小时以上的将会有可能按照非法拘禁对他进行立案。
    1203次阅读2023.03.22
  • 故意毁坏财物的立案标准是造成公共或者是自然财产损失达到5000元以上的或者是回馈公共财产的次数达到了三次以上,都是会按照我们国家刑法当中所规定的故意毁坏财物罪来进行立案侦查的。
    1738次阅读2023.03.22
  • 敲诈勒索立案标准是勒索数额在2000~5000元以上或者多次实施敲诈勒索的行为,量刑标准可能是单处罚金,也可能是10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量刑标准要根据敲诈勒索案的犯罪事实分析。敲诈勒索立案标准与量刑标准可通过下文了解。
    1460次阅读2023.03.22
  • 只要行为人以暴力、胁迫或者是其他的方法强制猥亵他人,那么就可以按强制猥亵罪立案;构成犯罪者就会处五年以下的有期徒刑,如果在公共场所进行猥亵的,那么就会处五年以上的有期徒刑。如果对强制猥亵罪怎么立案不清楚的,可以了解一下本文的内容。
    1907次阅读2023.03.22

想获取更多刑事辩护资讯

微信扫一扫

想获取更多刑事辩护资讯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