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事辩护 > 刑事犯罪辩护 > 不真正不作为犯的司法解释有什么?

不真正不作为犯的司法解释有什么?

跳过文章,直接获取专业解读?
来源:律图小编整理 · 2024.02.29 · 2740人看过
导读:不真正不作为犯是不作为犯罪中的一种,是指行为人不履行义务,导致产生危害结果。要构成不真正不作为犯,需要行为人具备作为的义务,并且行为人有作为的可能,但行为人违法的作为义务,造成了危害后果。
不真正不作为犯的司法解释有什么?

一、不真正不作为犯的司法解释有什么?

不真正的不作为犯是指负有防止危害结果发生的作为义务的人,不履行该防止义务,以致发生危害结果,有的也可以由作为形式构成的犯罪,具体说是指行为人以不作为形式实施通常以作为方式完成的犯罪。不作为犯可分为真正不作为犯(又称纯正不作为犯)和不真正不作为犯(又称不纯正不作为犯)。其中,不真正不作为犯是不作为犯的核心问题。

不真正不作为犯的定义有如下三种见解:

1、把不实施期待的一定行为并导致一定结果方构成犯罪的叫不真正不作为犯。

2、把不作为方式构成通常以作为方式实施的犯罪是不真正不作为犯。

3、依据法规的规定形式区分真正不作为犯和不真正不作为犯。这种观点是把以不作为方式实现了法规中以作为的形式规定的犯罪构成要件的犯罪叫不真正不作为犯。

对于不真正不作为犯的成立要件,我国刑法理论通说认为应具有以下三项内容:

(1)行为人具有作为的义务;

(2)行为人有作为的可能;

(3)行为人违反了作为义务,造成了构成要件结果的发生。

常见的不纯正的不作为犯如下:

丢失枪支不报罪;不报安全事故罪;遗弃罪;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拒绝提供间谍犯罪、恐怖主义犯罪、极端主义犯罪证据罪;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不解救被拐卖妇女、儿童罪

二、什么是不真正不作为犯?

1、把不实施期待的一定行为并导致一定结果方构成犯罪的叫不真正不作为犯。

2、把不作为方式构成通常以作为方式实施的犯罪是不真正不作为犯。

3、依据法规的规定形式区分真正不作为犯和不真正不作为犯。这种观点是把以不作为方式实现了法规中以作为的形式规定的犯罪构成要件的犯罪叫不真正不作为犯。

不真正不作为犯是指犯罪嫌疑人不实施期待的犯罪行为,但是导致了一定的犯罪后果。采用不作为的方式构成,以作为的方式实施犯罪的,也是不真正不作为犯罪。按照规定,不作为犯罪分为真正不作为和不真正不作为。

网站地图
延伸阅读:

更多#刑事犯罪辩护相关

加载更多
更多

刑事犯罪辩护最新文章

遇到刑事犯罪辩护问题?
律图专业律师 处理更可靠
快速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