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事辩护 > 刑事诉讼 > 刑事案件中监视居住最新规定是什么

刑事案件中监视居住最新规定是什么

跳过文章,直接获取专业解读?
来源:律图小编整理 · 2024.02.24 · 5717人看过
导读:《刑法》中监视居住的最新规定如下:监视居住的条件为犯罪嫌疑人因客观原因不适合被羁押,如患有严重的疾病、犯罪嫌疑人正在怀孕等;监视居住的最长期限为六个月,期限满后公安机关需要重新经过批准作出监视居住的决定。
刑事案件中监视居住最新规定是什么

一、刑事案件中监视居住最新规定是什么

根据新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监视居住,是指人民检察院为了保证侦查、起诉工作的顺利进行,责令犯罪嫌疑人不得离开指定区域,并对其活动进行监视的一种强制措施。具体可以对以下情形的犯罪嫌疑人采取监视居住的强制措施。

依新刑事诉讼法第72条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于符合逮捕条件,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监视居住:

(一)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的;

(二)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

(三)系生活不能自理的人的唯一扶养人;

(四)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采取监视居住措施的。

是否采取监视居住的强制措施由公安机关、法院或检察院决定。

二、监视居住的期限

刑诉法》第七十七条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最长不得超过十二个月,监视居住最长不得超过六个月。

在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间,不得中断对案件的侦查、起诉和审理。对于发现不应当追究刑事责任或者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限届满的,应当及时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应当及时通知被取保候审、监视居住人和有关单位。

《高检规则》第一百二十三条 公安机关决定对犯罪嫌疑人监视居住,案件移送人民检察院审查起诉后,对于需要继续监视居住的,人民检察院应当依法重新作出监视居住决定,并对犯罪嫌疑人办理监视居住手续。监视居住的期限应当重新计算并告知犯罪嫌疑人。

《高法解释》第一百二十七条 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已经对犯罪嫌疑人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案件起诉至人民法院后,需要继续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或者变更强制措施的,人民法院应当在七日内作出决定,并通知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

决定继续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的,应当重新办理手续,法|律教育网期限重新计算;继续使用保证金保证的,不再收取保证金。

人民法院不得对被告人重复采取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措施。

三、监视居住与取保候审的区别

(一)取保候审和监视居住的适用条件相同

(1)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

(2)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监视居住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3)应当逮捕但患有严重疾病的,或者是正在怀孕、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

(4)需要逮捕而证据还不符合逮捕条件的被拘留人;

(5)不能在《刑事诉讼法》规定的侦查羁押、审查起诉、一审二审期限内办结而需要继续查证、审理的案件,其中被羁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

(6)对于因鉴定时间较长,办案期限届满仍不能终结的案件,自期限届满之日起,应当对被羁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变更强制措施,改为取保候审或者监视居住;

(7)持有有效护照或者其他有效出境证件,可能出境逃避侦查,但不需要逮捕的;

(8)第一审人民法院判处拘役或者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判决尚未发生法律效力,不能立即交付执行的。如果被宣告缓刑的罪犯在押,第一审人民法院应当先行作出变更强制措施的决定,改为取保候审或者监视居住。

(二)不同的是

取保候审未经执行机关批准不得离开所居住的市、县 ,期限是12个月。

监视居住未经执行机关批准不得离开住处,无固定住处的,未经批准不得离开指定的居所;未经执行机关批准不得会见他人;期限是6个月。

监视居住和取保候审在适用条件上有很多相同点,如犯罪嫌疑人需要人照顾,无法独立生活;犯罪嫌疑人可能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的刑罚;证据尚不足以逮捕犯罪嫌疑人的。二者的区别主要在期限上和范围上,取保候审的最长期限为12个月,且自由活动范围更大为所居住的市县。

网站地图
延伸阅读:

更多#刑事诉讼相关

加载更多
更多

刑事诉讼最新文章

遇到刑事诉讼问题?
律图专业律师 处理更可靠
快速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