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律知识 > 诉讼仲裁 > 诉讼管辖 > 诉讼时效中止的法定事由是什么

诉讼时效中止的法定事由是什么

跳过文章,直接获取专业解读?
来源:律图小编整理 · 2024.03.04 · 3219人看过
导读:《民法总则》与《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事案件适用诉讼时效制度若干问题的规定》中对诉讼时效中止的事由都有明确的规定,总结一下就包括不可抗力;非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不存在法定代理人,包括没有代理人、代理人死亡、丧失代理权等;开始继承之后暂时不能确定继承人或遗产的管理人的;
诉讼时效中止的法定事由是什么

一、诉讼时效中止的法定事由是什么

诉讼时效的中止必须是因法定事由而发生。这些法定事由包括两大类:一是不可抗力,如自然灾害、军事行动等,都是当事人无法预见和克服的客观情况;二是其他阻碍权利人行使请求权的情况。

根据《民法总则》第一百九十四条:

诉讼时效期间的最后六个月内,因下列障碍,不能行使请求权的,诉讼时效中止:

(一)不可抗力;

(二)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没有法定代理人,或者法定代理人死亡、丧失民事行为能力、丧失代理权;

(三)继承开始后未确定继承人或者遗产管理人;

(四)权利人被义务人或者其他人控制;

(五)其他导致权利人不能行使请求权的障碍。

自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满六个月,诉讼时效期间届满。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事案件适用诉讼时效制度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二十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 “其他障碍”,诉讼时效中止:

(一)权利被侵害的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没有法定代理人,或者法定代理人死亡、丧失代理权、丧失行为能力;

(二)继承开始后未确定继承人或者遗产管理人;

(三)权利人被义务人或者其他人控制无法主张权利;

(四)其他导致权利人不能主张权利的客观情形。

二、执行诉讼时效中止

中止执行的原因一旦发生,人民法院即应依职权作出中止执行的裁定。当事人发现中止执行的原因存在时,应积极地将中止的原因告知法院或向法院提出中止执行的申请。中止执行的裁定,一旦送达当事人即发生法律效力。中止执行的裁定书应当写明执行的理由和法律依据,执行人员签名或盖章,并加盖人民法院公章。

执行中止是暂时性的,引起执行中止的原因一消失,即应恢复执行程序。恢复执行,一可由法院依职权进行,并通知执行当事人和其他参与执行人;二可由执行当事人申请恢复,经法院同意后继续进行。

恢复执行是原执行机制的继续运行,不是执行程序的重新开始,执行中止前已为的执行仍继续有效。

诉讼时效的中止一般是发生在诉讼时效期间的最后六个月内,若是诉讼时效的中断,则就可以发生在诉讼时效期间的任何阶段。除了不可抗力会导致诉讼时效的中止外,若是有其他阻碍权利人行使请求权的情况,那么也会导致诉讼时效的中止。若中止事由消失的话,则需要继续计算诉讼时效。

网站地图
律图网温馨提示:
《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婚姻法、收养法、继承法、民法通则、民法总则、侵权责任法、担保法、合同法、物权法同时废止。如果您涉及《民法典》规定的问题#点击这儿#进行查看!若需帮助可#咨询律图网律师#
延伸阅读:

更多#诉讼管辖相关

加载更多
更多

诉讼管辖最新文章

遇到诉讼管辖问题?
律图专业律师 处理更可靠
快速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