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 18万律师在线解答
首页 > 精选解答 > 刑事犯罪辩护精选解答 > 伪造证什么罪名

伪造证什么罪名

时间:2024.02.28 标签: 刑事辩护 刑事犯罪辩护 阅读:1405人
律师解答:
伪造证件罪。
律师解析:
伪造证件罪。
伪造国家机关证件或者司法机关的证件的,会构成伪造证件罪,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并处罚金。多次或大量伪造证件严重损害国家机关、单位、团体的名誉或者给其造成重大损失等情形的属于情节严重,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八十条
伪造、变造、买卖或者盗窃、抢夺、毁灭国家机关的公文、证件、印章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版权声明:本平台对图文内容模式享有独家版权,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复制、转载。

视情况而定。1、如果16岁少女是自愿的行为,虽然法律不鼓励、不提倡,但并不构成犯罪;2、如果16岁少女并非自愿同居,则涉嫌非法拘禁罪和强奸罪。非法拘禁他人或者以其他方法非......

所谓累犯,是指受过一定的刑罚处罚,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法定期限内又犯被判处一定的刑罚之罪的罪犯。一般累犯:是指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分子,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

诽谤罪,是指故意捏造并散布虚构的事实,足以贬损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

图文精选 普法视频 语音解答
  • 如何区分变造货币和伪造货币

    胡静律师

    (1)客观行为不同,伪造货币即仿照真币的色彩、图案、形状、原料等制造假币,其中不包含有真币的成分;变造货币即通过挖补、揭层、涂改、拼凑等方式对真币进行加工处理,使其面额增大或张数增加。(2)构成犯罪的要求不同。伪造货币刑法没有规定数额较大才构成;变造货币则以数额较大为构成要件。

    播放量:1454 2023-06-06
  • 聚众斗殴与聚众扰乱社会有什么不同

    杨雷兵律师

    1、犯罪动机不同。聚众斗殴罪大多是为了争霸一方、私仇宿怨等流氓动机而破坏公共秩序;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则多是为了实现个人某种不合理的要求,如分房、调工作等而破坏公共秩序。2、情节要求不同。3、二者犯罪方法不同。

    播放量:1491 2022-06-15
  • 检察院受理行贿罪吗

    杨少宁律师

    检察院受理行贿罪,属于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的范围,对于不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是国有公司、企业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和国有公司、贿赂也属于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的范围。

    播放量:1261 2022-06-15
张德源律师

安徽皖建律师事务所

张德源律师团队”由“张德源律师” “李刚律师” “陶波律师”组成,从事法律相关工作25年+有余,深知法律盲区、痛点,擅长民商事纠纷与刑事辩护,能为您提供更专业更全面的法律服务。 团队已办理过各类案,包括:民商事经济纠纷、各类合同纠纷、刑事辩护、交通事故、劳动、工伤、人身损害、婚姻家庭等。 以职业道德为基、专业为本、多年基层实操办案经验积累,丰富的案例支持,获得了客户的完全信任与重托!通过团队办案经验的累积,总结并创新了一套办案思路和方法,提升了整个团队的综合服务能力,能够及时为各类型的案件提供非常专业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与帮持,在服务的众多当事人中赢得口碑和信任!真正为客户解决纠纷、及时止损、争取得来合法权益,才能体现我们法律人的真正价值。 受人之托,忠人之事。我们秉持专业、高效、诚信、可靠的服务宗旨!我们将一定为您的法律问题和困惑点亮灯塔、指明方向、认真负责并全力以赴的维护当事人合法权利!

咨询该律师
  • 寻衅滋事情节恶劣的认定标准是怎样的

    1789人阅读

    寻衅滋事罪情节恶劣的认定包括:导致一人轻伤或两人轻微伤;引发他人情绪异常或自杀倾向;无节制随意殴打他人;持械随意对待他人;侵害弱势群体权益,造成恶劣社会影响;在公共场所无故施暴,严重扰乱公共秩序。

  • 故意传播性疾病什么罪

    1213人阅读

    在中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法规体系中,明确指出,任何故意散播传染病或性病的行为,都将构成对传染病防治法或性病防治法的严重违反,并可能面临相应的刑事责任追究的。

  • 虚假诉讼认定标准是怎样的

    1567人阅读

    虚假诉讼指单独或与他人串通,伪造证据、歪曲事实,制造虚假民事法律关系或纠纷,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或请求执行虚假仲裁裁决、公证文书,或对执行标的提出虚假异议、参与分配等。

  • 虚假诉讼认定十条标准是怎样的

    1611人阅读

    虚假诉讼是当事人单独或合谋,通过伪造证据、错误表述等手段捏造民事法律关系,虚构民事纠纷事实,向法院提出民事诉讼或执行过程中提出与实际情况不符的主张,如申请强制执行捏造的仲裁裁决、公正债权人证书,或引用捏造证据对执行对象提出疑义,以及申请参加执行财产分配等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