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 18万律师在线解答
首页 > 精选解答 > 财产分割精选解答 > 婚前协议不公证是否有效?

婚前协议不公证是否有效?

时间:2024.03.01 标签: 婚姻家庭 财产分割 阅读:1347人
律师解析:
婚前财产协议不公证也有法律效力。
只要双方就婚前财产的归属基于自愿的原则达成了书面协议,该书面协议无论是否做了公证,均具有法律效力。只是,经过公证的婚前财产协议在证明力上更高。法律规定,男女双方可以约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以及婚前财产归各自所有、共同所有或者部分各自所有、部分共同所有。
但是协议中的约定如果存在下列情况的,则会使约定无效:
一、约定财产归子女所有,但是该财产并未实际赠与给子女。
二、约定不动产归一方所有,但是未办理过户。
三、约定谁提离婚谁无财产这种限制离婚自由、人身自由的条款。
法律依据:
《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五条
男女双方可以约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以及婚前财产归各自所有、共同所有或者部分各自所有、部分共同所有。约定应当采用书面形式。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适用本法第一千零六十二条、第一千零六十三条的规定。
夫妻对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以及婚前财产的约定,对双方具有法律约束力。
夫妻对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约定归各自所有,夫或者妻一方对外所负的债务,相对人知道该约定的,以夫或者妻一方的个人财产清偿。
版权声明:本平台对图文内容模式享有独家版权,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复制、转载。

分居期间仍然属于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在此期间获得的财产离婚时应当协商处理,协商不成的,法院判决,对于个人财产离婚时不予分割,对于夫妻共同财产应当按照照顾子女、女方和无过错方......

离婚财产分割的协议书长期有效。发现对方有隐藏、转移财产等原因而导致有些夫妻共同财产未分割的,可在发现后的3年内提出。夫妻双方自愿离婚的,应当签订书面离婚协议,并亲自到婚姻......

男女双方协商一致自愿签订的婚前财产协议,具有法律效力。民法典规定,男女双方可以约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以及婚前财产归各自所有、共同所有或者部分各自所有、部分共同所有......

图文精选 普法视频 语音解答
  • 离婚后发现隐瞒财产,法院会如何判决

    法律咨询顾问

    法律咨询顾问

    在离婚中,隐藏资产者可能面临财产权益削减或丧失的风险。发现对方隐匿财产后,可通过法律途径重新请求分割共有财产,但需注意,此类诉讼时效为自发现问题之日起三年。

    浏览量:1455 2024-06-14
  • 农村户口夫妻离婚时财产应如何处理

    法律咨询顾问

    法律咨询顾问

    夫妻共同财产中的机动车,在婚姻结束时须平等协商分配,若无共识,法院会依据赡养子女、女性权益保护和无过失者权益的顺序进行公正裁决。个人财产则默认为个人所有,不纳入此类财产分割。

    浏览量:1428 2024-06-14
  • 如何认定夫妻共同财产的范围

    法律咨询顾问

    法律咨询顾问

    婚姻期间,个人财产投资收益、住房补贴公积金、养老保险金及破产安置费、夫妻共同工资奖金、生产经营和知识产权收益,以及通过继承或赠与获得的合法财产,均属可能被纳入财产分割范围。

    浏览量:865 2024-06-14
  • 协议离婚后财产可以重新分配吗

    周玲律师

    1、离婚时,未对婚姻续存期间财产进行分割,离婚后双方可协议分割或通过法院诉讼分割:2、离婚时,一方隐瞒或藏匿婚姻期间属于夫妻共有的财产,离婚后被对方查获,对方可通过法院诉讼要求重新分割。

    播放量:1021 2022-06-09
  • 婚前财产公证流程

    周玲律师

    1、当事人要准备好公证需要的材料。2、与约定内容有关的财产所有权证明。如房产证、未拿到产权证的购房合同和付款发票等能证明财产属性的证明等。3、双方已经草拟好的协议书。4、双方当事人当着公证员的面在婚前财产协议书上签名。至此,婚前财产公证的程序履行完毕。

    播放量:832 2022-06-09
  • 夫妻一方去世共同财产应该如何分配

    万鹿勇律师

    1、夫妻共同财产分配。夫妻双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取得的共同财产,除有约定的以外,如果分割遗产,应当先将共同所有的财产的一半分出为配偶所有,其余的为被继承人的遗产。2、夫妻死亡一方遗产分配。同一顺序继承人继承遗产的份额,一般应当均等。对生活有特殊困难的缺乏劳动能力的继承人,分配遗产时,应当予以照顾。

    播放量:596 2022-06-09
李同红律师

北京市振邦律师事务所

李同红律师现为北京市振邦律师事务所主任,专业从事婚姻、遗产、房产法律纠纷的诉讼和非诉讼代理业务。律师团队组建以来,先后为数千个家庭进行了法律咨询,承办了大量疑难、复杂的婚姻、遗产和房产纠纷案件,总结了丰富的诉讼实务经验。特别是针对一审的认定事实不清、枉法裁判、错误判决和认定有丰富的二审代理经验。 家权律师团队承办的部分典型案件有: 王女士婚后常年遭受家暴折磨,配偶倚仗权势拒绝分割婚后房产,代理王女士离婚维权,最终获得大部分房产及赔偿胜算案; 郝女士90年代购买私产院落一处,因儿子早逝,为争财产儿媳伪造证据谎称儿子购买,代理郝女士经两下两上四次审理,终审改判郝女士为实际购买人胜诉案; 李先生婚前出售个人房产以女友身份另购房屋,产权下发后女方拒绝结婚并拒绝归还,在一审驳回不利的前提下积极上诉维权,最终法院采纳我方意见,重获1100万房产胜诉案; 王先生公房拆迁获得多处房产和巨额补偿,兄弟姐妹见利忘情,以承租人变更受到欺诈为由起诉分割,代理王先生积极制定诉讼方案并拒绝调解,最终驳回起诉胜诉案; 因离婚分得房款200万,男方携第三人恶意诉讼400多万债权,一审判决祝女士承担连带还款责任,代理二审经多次开庭辩论最终改判存疑债务由男方全部承担胜诉案; 彭先生拆迁获巨额拆迁款反遭恶人陷害,一二审判决给予对方高额补偿,代理彭先生坚持维权,最终北京高院发回再审成功案; 金女士数百多万房产一审、二审判决按照遗产分割,代理北京高院再审成功,连续指定、发回再审案; 张先生之子车祸死亡,儿媳为获巨额遗产伪造数百万债务,成功代理驳回虚假债权获得百万遗产胜诉案; 父辈购买数套崇文房产均未过户,原房主继承人已将房产公证分割并办理多份产权,19年后代理购房继承人起诉北京市建委和原房主继承人,经五次诉讼重获遗产成功案; 耿女士被前男友恶意借款数十万,无借据、无欠条,代理维权追回借款成功案; 男方离婚隐匿家庭股票财产70余万,代理夏女士追索分割成功案; 加籍华人许教授北京房产被亲属强占十余年几次诉讼无果,代理腾退返还房产胜诉案; 三十年前购买前门私房未过户、契约未签字,原房主继承人起诉赵女士一审被判父辈买卖房产无效,代理二审成功改判确认购房合同有效案; 赵先生被婚外女性诱骗写下十万不实借据遭恶意起诉,一审被判还款,代理二审成功改判驳回原告起诉案; 穆先生入狱宅基地被亲属侵占建房,代理一二审维权最终判决房产归属穆先生成功案; 十年前康女士获得无产权顶债房,产权下发房价上涨原房主见利起诉,代理康女士积极应诉,最终驳回无理原告请求案; 北京市某村集体耕地被开发商以租赁形式圈占多年,没有补偿村民的情况下擅自变更土地性质侵害村民利益,村民多年上fang无果,经我方代理维权,最终追加补偿村民数千万和解案; 刘先生购买二手房,因房价暴涨卖方编造夫妻共同财产为由要求解除合同,代理刘先生积极应诉维权,最终判决继续履行,并获赔违约金胜诉案; 张先生酒店租赁纠纷一审被判赔偿百万损失,代理二审改判补偿8万胜诉案; 王先生之子因家用电器漏电导致死亡,多方寻求帮助没有结果,代理向厂家、销售商维权,最终获得85万死亡赔偿成功案; 某加工厂因长年购销手续不全,被第三方恶意诉讼180万,经大量取证积极应诉维权,最终全部驳回恶意原告起诉案; 赵女士购买同村住房无房产手续、无契约,房主被拆迁利益诱惑伪造证据起诉主张五百万拆迁款所有权,代理赵女士终审驳回原告请求案等...... 家权律师团队秉承“诉讼案件实务为王”的工作理念和“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的工作精神,抛开不切实际的所谓深奥理论,以维护客户利益的最大化为宗旨,以“专业、高效”的法律服务为工作之本,侧重于为客户提供积极的、具有建设性及可操作性的解决方案,注重工作的质量与效率。能够以专业知识,服务经验和广泛的社会支持满足寻求高水平法律服务的要求,旨在为客户提供优质和高效的法律服务。

立即咨询
  • 给小三的转账如何追回

    1252人阅读

    签署两份差异大的合同后,需核实双方真实意愿。如遇解读分歧,可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四百六十六条规定明确条款含义。合同中有多种文字且效力相等时,各文本内容应视为同义。文本冲突时,需综合合同条款、交易性质、目的及道德准则诠释。

  • 老公转账给小三的钱能要回来吗

    1273人阅读

    男方转账给第三者的款项,作为夫妻共有财产,女方有权请求归还。因为男方单方面处分共有财产,侵犯了女方的合法权益。根据国内法规定,女方可提出索回请求,维护自身权益。

  • 老公老家建房子我该出钱吗

    1864人阅读

    在家庭住宅建设中遭遇资金短缺时,妻子应尽力与丈夫并肩作战,共同应对挑战。作为家庭成员,夫妻双方在财务上不必斤斤计较。相互支持、共渡难关,不仅有助于家庭生活的和谐美满,还能加深夫妻间的感情,让幸福感倍增。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共同创造一个温馨幸福的家,让家庭成员在彼此的关爱中茁壮成长。

  • 结婚十年,女方没工作,离婚可以分财产吗

    1502人阅读

    当员工和用人单位签订第三份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时,员工有权要求转为无固定期限合同,用人单位应若员工未提出此要求,双方仍可在法律法规允许的情况下,选择继续签订固定期限合同。这种灵活性确保了双方在满足各自需求的同时,也能遵守相关的法律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