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我
(一)若涉及已满十二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司法机关量刑时应按规定从轻或减轻处罚,需提供其年龄证明材料。
(二)对于从犯,要收集其在犯罪中作用的相关证据,争取从轻、减轻处罚或免除处罚。
(三)有自首情节的,应及时向司法机关说明,争取从轻或减轻处罚;犯罪较轻的,可争取免除处罚。
(四)存在立功情况的,提供立功线索及相关证明,以获从轻或减轻处罚;重大立功的,争取减轻或免除处罚。
(五)若是又聋又哑的人或盲人犯罪,提供残疾证明,争取从轻、减轻或免除处罚。
(六)被教唆人未犯被教唆罪时,教唆犯可收集相关证据,争取从轻或减轻处罚。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七条第三款规定,已满十二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2025-07-06 13:45:02 回复
咨询我
1.法定量刑情节依不同情况而定。常见从轻情节有:1218岁犯罪、从犯;减轻情节有:自首、立功。
2.1218岁犯罪应从轻或减轻;从犯可从轻、减轻或免罚;自首可从轻或减轻,犯罪轻可免罚;立功可从轻或减轻,重大立功可减免。
3.聋哑人或盲人犯罪、被教唆者未犯罪的教唆犯,可从轻、减轻或免罚。量刑需结合犯罪性质等综合判定。
2025-07-06 12:39:59 回复
咨询我
结论:
法定从轻、减轻量刑情节依据不同情形而定,如特定年龄段犯罪、从犯、自首、立功等,量刑需综合多因素判定。
法律解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了多种法定从轻、减轻量刑情节。已满十二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因其心智尚未完全成熟,应当从轻或减轻处罚;从犯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或辅助作用,应从轻、减轻处罚或免除处罚。自首体现了犯罪人的悔悟,可从轻或减轻处罚,犯罪较轻的能免除处罚;立功是对社会有益的行为,可从轻或减轻处罚,重大立功表现可减轻或免除处罚。又聋又哑的人或盲人因生理缺陷,犯罪时可从轻、减轻或免除处罚;被教唆人未犯被教唆之罪,教唆犯可从轻或减轻处罚。不过具体量刑需结合犯罪性质、情节和危害程度等综合考量。如果您在实际生活中遇到涉及量刑情节认定等法律问题,欢迎向专业法律人士咨询。
2025-07-06 11:38:53 回复
咨询我
法定从轻、减轻量刑情节依不同情节判定。常见法定从轻情节包括已满十二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犯罪、从犯等;法定减轻情节有自首、立功等。
不同情节有不同量刑规定。已满十二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从轻或减轻处罚;从犯应从轻、减轻或免除处罚;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从轻或减轻处罚,犯罪较轻的可免除处罚;有立功表现的可从轻或减轻处罚,重大立功的可减轻或免除处罚。另外,又聋又哑的人或盲人犯罪,可从轻、减轻或免除处罚;被教唆人未犯被教唆罪,教唆犯可从轻或减轻处罚。
为确保量刑公平合理,司法人员要准确认定法定情节,结合犯罪性质、情节和危害程度等综合判定量刑。同时,应加强法治宣传,提高公众对法定量刑情节的认知,促进法律的正确实施。
2025-07-06 09:43:54 回复
咨询我
法律分析:
(1)已满十二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因其心智尚未完全成熟,具有可改造性,所以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2)从犯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或辅助作用,其主观恶性和社会危害性相对较小,应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3)自首体现了犯罪分子的悔悟和主动配合司法的态度,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犯罪较轻的还可免除处罚。
(4)立功表明犯罪分子对社会有积极贡献,可从轻或减轻处罚,重大立功表现能减轻或免除处罚。
(5)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因生理缺陷,辨认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受限,犯罪时可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6)被教唆的人没犯被教唆的罪,教唆犯的犯罪意图未实现,可从轻或减轻处罚。
提醒:量刑受多种因素影响,不同案件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人士进行具体分析。
2025-07-06 08:00:0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