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 18万律师在线解答
首页 > 法律咨询 > 甘肃法律咨询 > 定西法律咨询 > 定西暴力犯罪辩护法律咨询 > 放火罪由哪些构成

放火罪由哪些构成

张** 甘肃-定西 暴力犯罪辩护咨询 2022.11.05 14:17:49 468人阅读

放火罪由哪些构成

提示:法律咨询具有特殊性,律师回复仅供参考,如需更多帮助,请咨询律师。 我也要问
其他人都在看:
定西律师 刑事辩护律师 定西刑事辩护律师 更多律师>
咨询我
地区:四川-成都

客体要件。
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公共安全。即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健康或重大公私财产的安全。也就是说,放火行为一经实施,就可能造成不特定多数人的伤亡或者使不特定的公私财产遭受难以预料的重大损失。这种犯罪后果的严重性和广泛性往往是难以预料的,甚至是行为人自己也难以控制的。这也是放火罪同以放火方法实施的故意杀人、故意毁坏公私财物罪的本质区别。
客观要件。
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实施放火焚烧公私财物,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所谓放火,就是故意引起公私财物燃烧的行为。放火的行为方式,可以是作为,即用各种引火物,直接把公私财物点燃;也可以是不作为,即故意不履行自己防止火灾发生的义务,放任火灾的发生。
以不作为的方式实施的放火罪,行为人必须负有防止火灾发生的特定义务,而且能够履行这种特定义务而不履行,以致发生火灾。其特点,一是行为人必须是负有特定作为义务的人;二是根据主客观条件,行为人有能力履行这种特定的作为义务;三是行为人客观上必须有不履行这种特定作为义务的薄实。从义务的来源看,一是法律所规定的义务,二是职务或业务上所要求的义务,如油区防火员就负有消除火灾隐患,防止火灾发生的义务;三是行为人的先前行为所引起的义务,如行为人随手把烟头丢在窗帘上,引起窗帘着火,行为人就负有扑灭窗帘着火燃烧的义务。从司法实践来看,行为人的特定义务,主要是后两种情况。
有些放火案件,从表面上看,是燃烧衣物、家具、农具等价值较小的财物,实际上是以衣服、家具、农具等作为引火物,意图通过燃烧衣物、家具、农具等引起上述重大公私财物的燃烧。这种情况应以放火罪论处。因此,在认定放火罪时,要注意发火物、引火物和目的物即放火行为的侵害对象的区分。
放火行为必须足以危害公共安全。如果虽然实施了放火行为,但从放火焚烧的对象、时间、地点、环境等方面考察,确实不足以危害公共安全、不存在危害公共安全的危险性,不构成放火罪。如果情节严重,需要刑罚处罚的,构成什么罪就定什么罪。
主体要件。
本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由于放火罪社会危害性很大,所以本法第17条第2款规定,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放火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主观要件。
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即明知自己的放火行为会引起火灾,危害公共安全,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如果不是出于故意,不构成放火罪。放火的动机是多种多样的,如因个人的某种利益得不到满足而放火,因对批评、处分不满而放火,因泄愤报复而放火,为湮灭罪证、嫁祸于人而放火,因恋爱关系破裂而放火,因家庭矛盾激化而放火,等等。不论出于何种动机,都不影响放火罪的成立。但是,查明放火的动机,对于正确判断行为人的主观心理态度,是定罪量刑的关键。

2022-11-05 14:18:49 回复

您好,对于您提出的问题,我的解答是, 客体要件。
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公共安全。即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健康或重大公私财产的安全。也就是说,放火行为一经实施,就可能造成不特定多数人的伤亡或者使不特定的公私财产遭受难以预料的重大损失。这种犯罪后果的严重性和广泛性往往是难以预料的,甚至是行为人自己也难以控制的。这也是放火罪同以放火方法实施的故意、故意毁坏公私财物罪的本质区别。因此,可以说,并非所有的用放火方法实施的犯罪行为都构成放火罪,关键是要看放火行为是否足以危害公共安全。如果行为人实施放火行为,而将火势有效地控制在较小的范围内,没有危害也不足以危害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健康和重大公私财产的安全,就不构成放火罪,而应根据案件具体情节,定故意毁坏公私财物罪或故意罪、故意伤害罪等。
本罪侵犯的对象,主要是公私建筑物或者是其他公私财物。实施的对象包括工厂、矿山、油田、港口、仓库、住宅、森林、农场、牧场、重要管道、公共建筑物或者其他公私财物。这里所说的其他公私财物是指上述公私财物以外的,但性质与其相似的,比较重大的公私财物,而不是指上述公私财物以外的一切公私财物。因为只有燃烧这些公私财物,方可能危及公共安全。如果放火行为侵害的只是某一较小的财物,例如烧几件衣物、一件小家具、小农具等价值不大的公私财物,不构成放火罪。如果行为人放火烧毁自己或家庭所有的房屋或其他财物,足以引起火灾,危害公共安全的,也应以放火罪论处。但是,如果行为人放火焚毁自己的房屋或其他财物,确实不足以危害公共安全的,则不构成放火罪。
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实施放火焚烧公私财物,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所谓放火,就是故意引起公私财物燃烧的行为。放火的行为方式,可以是作为,即用各种引火物,直接把公私财物点燃;也可以是,即故意不履行自己防止火灾发生的义务,放任火灾的发生。例如,某电气维修工人,发现其负责维护的电气设备已经损坏,可能引起火灾,而他不加维修,放任火灾的发生。达就是以的方式实施的放火行为。
以作为方式实施的放火行为,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一是要有火种;二是要有目的物,即要烧毁的财物;三是要让火种与目的物接触。在这三个条件已经具备的情况下,行为人使火种开始起火,就是放火行为的实行;目的物一旦着火,即使将火种撤离或者扑灭,目的物仍可继续燃烧,放火行为就被视为实行终了。
以的方式实施的放火罪,行为人必须负有防止火灾发生的特定义务,而且能够履行这种特定义务而不履行,以致发生火灾。其特点,一是行为人必须是负有特定作为义务的人;二是根据主客观条件,行为人有能力履行这种特定的作为义务;三是行为人客观上必须有不履行这种特定作为义务的薄实。从义务的来源看,一是法律所规定的义务,二是职务或业务上所要求的义务,如油区防火员就负有消除火灾隐患,防止火灾发生的义务;三是行为人的先前行为所引起的义务,如行为人随手把烟头丢在窗帘上,引起窗帘着火,行为人就负有扑灭窗帘着火燃烧的义务。从司法实践来看,行为人的特定义务,主要是后两种情况。
有些放火案件,从表面上看,是燃烧衣物、家具、农具等价值较小的财物,实际上是以衣服、家具、农具等作为引火物,意图通过燃烧衣物、家具、农具等引起上述重大公私财物的燃烧。这种情况应以放火罪论处。因此,在认定放火罪时,要注意发火物、引火物和目的物即放火行为的侵害对象的区分。
放火行为必须足以危害公共安全。如果虽然实施了放火行为,但从放火焚烧的对象、时间、地点、环境等方面考察,确实不足以危害公共安全、不存在危害公共安全的危险性,不构成放火罪。如果情节严重,需要刑罚处罚的,构成什么罪就定什么罪。
本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由于放火罪社会危害性很大,所以本法第17条第2款规定,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放火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即明知自己的放火行为会引起火灾,危害公共安全,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如果不是出于故意,不构成放火罪。放火的动机是多种多样的,如因个人的某种利益得不到满足而放火,因对批评、处分不满而放火,因泄愤报复而放火,为湮灭罪证、嫁祸于人而放火,因恋爱关系破裂而放火,因家庭矛盾激化而放火,等等。不论出于何种动机,都不影响放火罪的成立。但是,查明放火的动机,对于正确判断行为人的主观心理态度,是定罪量刑的关键。

您好,对于您提出的问题,我的解答是, 放火罪,是指行为人故意放火焚烧公私财物,危害或者足以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放火罪侵犯的对象是公私财物。包括工厂、油田、港口、仓库、住宅、森林、农场、谷物、牧场、公共建筑物或者其他公私财产。本罪的主体是年满14周岁以上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本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实施了危害或者足以危害公共安全的放火行为。“放火”,是指引起公私财物燃烧,制造火灾的行为。它可以作为或者方式实施。本罪属于危险犯。但是,如果行为人的放火行为尚未实施完毕,因某种客观原因被及时阻止或者未燃烧的,应当以犯罪未遂论处。本罪在主观方面要求行为人是故意的,即行为人在主观上认识到自己的行为会危害公共安全,会造成或者足以造成社会危害结果,却仍然实施放火行为。行为人放火焚烧自己的房屋或财产,一般来说不构成放火罪。但是放火罪在认定上往往要根据焚烧的对象性质及其所处的环境来分析可能或已经造成的结果。如果放火焚烧自己的房屋或财产的行为已经造成或者可能引起不特定范围内的重大公私财产被烧毁,甚至同时危及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和健康的结果,那么,尽管放火焚烧的对象是自有的私人财产,也要认定为危害公共安全的放火罪。同理,如果放火焚烧自己的房屋或财产的行为不足以产生不特定范围的重大公私财物被焚毁,也不足以造成危及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和健康的后果,那么,行为人放火焚烧自己房屋或财产的行为就没有危及公共安全,也就不构成放火罪。1101

您好,对于您提出的问题,我的解答是, 怎样才算构成放火罪
(一)放火罪的认定
放火罪是指故意放火焚烧公私财物,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本罪的社会危害性体现在危害的是公共安全。如果放火行为没有也不足以危害到公共安全,就不构成放火罪。对于本罪的行为人,只要是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自然人均可构成本罪,应当承担刑事责任。
本罪在客观行为上表现为行为人故意实施放火焚烧公私财物的行为。行为人的故意包括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犯罪动机如何不影响本罪的构成。本罪属于危险犯,只要放火有危害公共安全的现实危险,可燃物开始燃烧即构成本罪既遂。
(二)放火罪的处罚标准
犯放火罪,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处3年以上10年以下的有期徒刑。犯放火罪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认定放火罪应注意哪些问题
(一)有放火人并危害公共安全
首先放火罪要有放火人。所谓放火指故意用引火物引燃等放火方式,个别情况下也有电厂值班人员发现火灾隐患时采取措施致引发大火。
其次放火人放火危害公共安全。构成本罪之关键危害公共安全包括两种情况:实际危害公共安全即导致重大人员伤亡或者重大公私财产损失;二足危害公共安全即虽未发生危害公共安全,但已有引起各种危险的情形即构成放火罪。
(二)危害公共安全的按放火罪论处
组织人员和其人员方式危害公共安全按本罪论处,行为人焚烧自己财物、明知焚烧自己财物能危及公共安全仍实施的,按放火罪论处。
(三)以放火的方式、毁坏他人财物的情形
行为人以放火方法、毁坏他人财物等把火势有效地控制较小范围内,不足以危害公共安全的只能定故意、故意毁坏财物等相应犯罪;构成故意、故意毁坏财物等罪,同时又危害公共安全属于想象竞合犯一般认应当按较重的放火罪定罪处罚。
(四)放火破坏特定公共设施犯的情形
放火焚烧交通工具、设施及电力设备、易燃、易爆设备、广播电视、通信设施等危害公共安全,属于法条竞合犯,应按特别法条优于普通法条原则定破坏特定公共设施犯罪。

没有解决问题?一分钟提问,更多律师提供解答! 立即咨询
优质咨询 热门知识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律师认证

律师三重认证,为您找到更真实、更可靠的律师!

点击查看
律师诊断

免费享受最专业的问题诊断分析方案!

免费体验
  • 用户 ****评价孟凡永律师:

    谢谢孟律师解答,感谢

    综合评分:5 江苏-徐州
  • 用户 ****评价徐正杨律师:

    专业

    综合评分:5 江苏-南京
  • 用户 ****评价王兆阳律师:

    真实可靠

    综合评分:5 江苏-南京

1分钟提问,海量律师解答

1

说清楚

完整描述纠纷焦点和具体问题

2

耐心等

律师在休息时间解答,请耐心等待

3

巧咨询

还有疑问?及时追问律师回复

立即咨询

想获取更多刑事辩护资讯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