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 18万律师在线解答
首页 > 法律咨询 > 四川法律咨询 > 遂宁法律咨询 > 遂宁合伙联营法律咨询 > 个人合伙隐名合伙人资格的确定依据是什么?

个人合伙隐名合伙人资格的确定依据是什么?

王* 四川-遂宁 合伙联营咨询 2020.03.25 11:08:02 432人阅读

我想开一家酒吧,刚好找了几个平时经常一起玩的朋友,他们也挺有兴趣的,准备和我一起开酒吧,但是有人因为身份特殊比较复杂,个人合伙隐名合伙人资格的确定依据是什么?

提示:法律咨询具有特殊性,律师回复仅供参考,如需更多帮助,请咨询律师。 我也要问
其他人都在看:
遂宁律师 公司经营律师 遂宁公司经营律师 更多律师>
咨询我
地区:四川-成都

合伙协议明确约定,经营期间重大事项及盈亏情况被告必须告知原告,被告并未履行协议约定义务,拒绝向隐名合伙人报告经营情况,已经构成对隐名合伙人权益的侵害。因被告直接管理合伙事务,应当对餐具消毒中心盈亏情况、各合伙人利润分配及其在合伙中的股份承担举证责任,否则应承担举证不能的后果。

2020-03-25 11:22:02 回复
咨询我
地区:山西-太原

根据我国公司法的规定,隐名股东既然未在公司股东名册上登记为股东,就非法律意义上的公司股东,不能行使法律上的股东权力,也不能依据法律程序确定为公司股东。显名股东如未按隐明股东的指示为意思表示行使股东权利的,只能根据双方签订的合同要求其承担违约责任

2020-03-25 11:10:02 回复

您好,关于这个问题,我的解答如下, 隐名合伙的认定及处理 [案情] 2007年7月被告杨某与案外人杜某、朱某、林某合伙成立一餐具消毒中心,同月原告刘某与被告杨某签订合伙协议一份,约定被告杨某将餐具消毒中心现有50%股份转让一半给原告刘某,即将餐具消毒中心25%股份转让给原告,原告不直接参与合伙事务管理,经营期间重大事项及盈亏情况必须告知原告,原告先后两次将 4.1万元给被告,并由被告出具收条。餐具消毒中心合伙人杜某、朱某、林某对原告刘某入伙事宜并不知情,后该消毒中心转让给他人,转让价为18万元。原告诉至:要求被告给付转让款 4.1万及利润9750元。被告辩称,收到原告股金 4.1万元属实,但其在餐具消毒中心的股份仅为25%,后在经营中由于亏损,没有注入新资金,导致其股份缩小为10%,所以其应返还原告转让款为9000元。 据查,餐具消毒中心账目不清,各合伙人出资不清,合伙期间盈亏状况不清,各合伙人是否进行清算不清。 [分歧] 对该案的处理,有以下三种处理意见。 第一种意见认为:原告出资 4.1万元购买被告在餐具消毒中心25%的股份,应视为入伙。合伙未进行清算,对原告的主张,应予以驳回。 第二种意见认为,入伙应取得全体合伙人的同意,原告入伙行为无效,此案应定性为民间借贷,被告应返还原告“出资款”。 第三种意见认为,该案不能按一般合伙对待,而应按隐名合伙处理。 [评析] 笔者赞同第三种观点。 本案具有以下特点: ㈠、本案原告出资的对象是被告,而不是被告与案外人杜某、朱某、林某间的合伙组织;原告的出资行为并未取得全体合伙人的同意,其不能取得餐具消毒中心合伙人地位,所以笔者不赞同第一种观点; ㈡、原告出资购买的是被告在餐具消毒中心25%的股份,其购买目的是为了分享被告经营餐具消毒中心的利润;原告并不是单纯将资金出借给被告,其直接目的是取得餐具消毒中心的利润,所以笔者不赞同第二种观点; ㈢、原告不参与经营,原告的地位从属于被告,隐匿于被告名下,对外不发生权利义务关系。综上,笔者认为此案应按隐名合伙处理。 本案关键是如何处理隐名合伙下双方权利义务,笔者认为,合伙协议明确约定,经营期间重大事项及盈亏情况被告必须告知原告,被告并未履行协议约定义务,拒绝向隐名合伙人报告经营情况,已经构成对隐名合伙人权益的侵害。因被告直接管理合伙事务,应当对餐具消毒中心盈亏情况、各合伙人利润分配及其在合伙中的股份承担举证责任,否则应承担举证不能的后果。

您好,对于您提出的问题,我的解答是, 隐名股东资格确认证据是如何的
股东资格是投资人取得和行使股东权利并承担股东义务的基础。不少人设立公司或者参与设立,或者受让公司股份,或者取得技术股、赠与股等,但是在行使股东权益时却遇到障碍,在很多情况下就需要对股权作出确认,也就是要确认其在公司的股东身份。
相关的法律法规
依据《公司法》的相关规定,有限责任公司股东资格的确认,涉及实际出资数额、股权转让合同、公司章程、股东名册、出资证明书、工商登记等。确认股东资格应当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在具体案件中对事实证据的审查认定,应当根据当事人具体实施民事行为的真实意思表示,选择确认股东资格的标准。
有些公司创始人由于种种原因,虽然出资创办了企业,却不是以本人名义,而是用亲友、同学或者其他人的名义进行。实务中,隐名股东的情况大量存在,一般是指一方(下称实质股东)实际认购出资,但公司的章程、股东名册或其他工商登记材料记载的投资人却为他人(下称名义股东),由实质股东与名义股东签订协议约定双方权利义务的法律现象。
对于隐名股东的法律地位,一般可分为两种情况处理
首先,如果实质股东与名义股东签订的协议是为了规避法律的强制性规定,如实质股东不能投资公司,为了规避该强制性规定而让名义股东作为投资人成立公司,这类协议肯定会认定为无效,实质股东不会享有股东权利,公司也会面临一系列股份变更、减资、退股等法律问题。
其次,如果隐名股东并未违反强制性法律规定,而且实质股东只是出于某些原因让名义股东出资,但公司绝大多数股东知道这种情况,应认定为实质股东具有股权,但应办理股东名册变更登记。
隐名股东(实质股东)如想显名或确认股东资格,必须先到人民确认,并且在认定过程中隐名股东必须有共同设立公司或通过受让取得公司股权的相应意思表示。如果隐名关系的双方仅为资金往来关系,提供资金一方并没有成立公司或实际取得股权的意思,那么双方关系的实质应为借款关系,提供资金一方并不能取得公司的股东身份。
其次,隐名股东身份的确认需有其他股东认可其股东身份的意思表示。基于有限责任公司的人合性,如果其他股东并不知道隐名股东的存在,也不同意与其存在共同投资关系,该隐名股东不能被显名确认为公司股东。

您好,针对您的申请确定监护人资格手续及法律依据问题解答如下, 申请确定监护人资格程序及法律依据如下:
《民法总则》第二十七条规定,父母是未成年子女的监护人。
未成年人的父母已经死亡或者没有监护能力的,由下列有监护能力的人按顺序担任监护人:
(一)祖父母、外祖父母;
(二)兄、姐;
(三)其他愿意担任监护人的个人或者组织,但是须经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民政部门同意。
第二十八条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成年人,由下列有监护能力的人按顺序担任监护人:
(一)配偶;
(二)父母、子女;
(三)其他近亲属;
(四)其他愿意担任监护人的个人或者组织,但是须经被监护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民政部门同意。

没有解决问题?一分钟提问,更多律师提供解答! 立即咨询
优质咨询 热门知识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律师认证

律师三重认证,为您找到更真实、更可靠的律师!

点击查看
律师诊断

免费享受最专业的问题诊断分析方案!

免费体验
  • 用户 ****评价孟凡永律师:

    谢谢孟律师解答,感谢

    综合评分:5 江苏-徐州
  • 用户 ****评价徐正杨律师:

    专业

    综合评分:5 江苏-南京
  • 用户 ****评价王兆阳律师:

    真实可靠

    综合评分:5 江苏-南京

1分钟提问,海量律师解答

1

说清楚

完整描述纠纷焦点和具体问题

2

耐心等

律师在休息时间解答,请耐心等待

3

巧咨询

还有疑问?及时追问律师回复

立即咨询

想获取更多公司经营资讯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