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事辩护 > 无罪辩护 > 哪些行为属于预备犯罪?

哪些行为属于预备犯罪?

跳过文章,直接获取专业解读?
来源:律图小编整理 · 2024.03.03 · 2976人看过
导读:准备工具及制造条件等行为属于预备犯罪。具体又包括如购买某种物品作为犯罪工具;制造犯罪所使用的工具;改装物品使之符合犯罪需要;租借、盗窃他人物品作为犯罪工具等情形。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哪些行为属于预备犯罪?

一、哪些行为属于预备犯罪?

犯罪预备是指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但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能着手实施犯罪的情形。犯罪预备的行为包括:

1、准备工具:如购买某种物品作为犯罪工具;制造犯罪所使用的工具;改装物品使之符合犯罪需要;租借、盗窃他人物品作为犯罪工具等情形。

2、制造条件:如调查被害人活动情况;跟踪被害人行踪;出发前往犯罪地点或者守候被害人的到来;诱骗被害人到犯罪场所等。

二、对预备犯罪的处罚原则是什么?

犯罪预备行为是为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行为,犯罪预备形态则是犯罪行为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而停留在预备阶段的停止形态。我国刑法理论一般认为,行为符合犯罪构成是追究行为人刑事责任的根据,犯罪预备行为也有其犯罪构成,它是一种具备修正的构成要件的犯罪未完成形态。这是追究犯罪预备行为的刑事责任的法理根据。犯罪预备行为虽然尚未直接侵害犯罪客体,但已经使犯罪客体面临即将实现的现实危险,因而同样具有社会危害性。因此,犯罪预备行为同样具有可罚性。同时考虑到犯罪预备行为毕竟尚未着手实行犯罪,还没有实际造成社会危害,刑法又规定,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三、预备犯罪的主观特征包括什么?

犯罪预备形态的主观特征也包括两个方面:

1、行为人进行犯罪预备活动的意图和目的,是为了顺利着手实施和完成犯罪。可见,预备犯的主观方面既有进行犯罪预备活动的意图,又具有进而着手实行和完成犯罪的意图。但是后者尚未实际展开而只是在犯罪预备活动中间接地得到反映。

2、犯罪在实行行为尚未着手时停止下来,是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所致,即是被迫而非自愿在着手实行行为前停止犯罪。这是犯罪预备与犯罪预备阶段中止的关键区别所在。所谓意志以外的原因,是指足以阻碍行为人着手实行和完成犯罪的因素,如果该因素不足以阻碍行为人继续着手实行犯罪的,行为人也认识到这一点的(排除行为人存在认识错误而构成犯罪预备的情形),应认定为犯罪预备阶段中止。

综上所述,有些不法分子在预备犯罪的时候被公安机关抓获,这种属于犯罪未遂,一般会从轻处罚。从行为上看,调查被害人情况、准备犯罪工具、跟踪诱骗被害人等都是预备犯罪。虽然最终犯罪没有实施,但是预备犯罪也反映了不法分子主观恶意,应该受到惩罚。

网站地图
延伸阅读:

更多#无罪辩护相关

加载更多
更多

无罪辩护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