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律知识 > 交通事故 > 交通肇事 > 肇事逃逸怎么定义

肇事逃逸怎么定义

跳过文章,直接获取专业解读?
来源:律图小编整理 · 2024.04.13 · 1111人看过
导读:肇事逃逸的法律定义涉及三个核心要素:主观上,肇事者需有逃避救治伤员及责任追究的意图;客观上,需存在弃车或驾车逃离事故现场的行为;同时,逃逸行为不仅限于逃离事故现场。三者缺一不可,方能构成交通肇事后的逃逸行为。
肇事逃逸怎么定义

一、肇事逃逸怎么定义

若需定义一起交通肇事案件是否符合肇事逃逸的法律标准,必须满足以下三个核心元素:

首先就涉及到主观层面,即行为人的主观动因。

通常情况下,肇事者在实施诸如弃车或驾驶车辆撤离事故现场等行为时,其主要动机都是为了逃避救治伤员及责任追究这两项义务。

然而,对肇事行为的明确认知与直接的逃逸意图,两者缺一不可,否则便不能构成交通肇事后的逃逸行径;

其次,从客观角度来看,需要验证是否存在逃避行为,其中包括弃车逃逸与驾车逃逸两种具体形式;

最后,逃逸行为背后的空间要素也不容忽视,换言之,该行为是否仅局限于逃离事故现场这一狭义范畴。《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

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二、肇事逃逸致人死亡能取保候审

肇事逃逸致人死亡符合取保候审条件的,可以取保候审。

取保候审,是指侦查、起诉和审判机关在刑事诉讼过程中,对被刑事追诉而又未被刑事羁押之人,为防止其逃避侦查、起诉和审判,责令其提出保证人或交纳保证金,并出具保证书,以保证随传随到的一种刑事强制措施

满足下列条件之一,即可申请取保候审:

(1)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

(2)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3)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4)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采取取保候审的。取保候审由公安机关执行。

取保候审不批准的原因是比较多的,例如申请人不交纳保证金或者不提供担保人,或者不符合取保候审条件等。《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七条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取保候审:

(一)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

(二)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三)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四)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采取取保候审的。取保候审由公安机关执行。

法律是一种强大的工具,它可以保护弱者,制约强者,维护社会的公正和公平。但是,法律的力量并不仅仅在于它的规定和惩罚,更在于我们每个人的理解和遵守。正如本文的标题所提出的问题,“肇事逃逸怎么定义”,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和义务去学习和理解法律,去遵守法律,去维护法律的尊严和权威。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实现法治社会的理想,才能真正实现公正和公平。如果您还需要咨询相关的其他问题,可通过点击下方立即咨询按钮,我们会匹配专业律师为您解答问题。

网站地图

更多#交通肇事相关

加载更多
更多

交通肇事最新文章

遇到交通肇事问题?
律图专业律师 处理更可靠
快速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