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事辩护 > 刑事犯罪辩护 > 拒传军令罪既遂如何处罚?

拒传军令罪既遂如何处罚?

跳过文章,直接获取专业解读?
来源:律图小编整理 · 2024.03.03 · 1959人看过
导读:拒传军令罪既遂按照刑法可判有期徒刑3年以上,10年以下,若因此延误战机,使敌军有机可乘致使我军战斗失利,在战斗过程中遭受重大损失,如人员伤亡惨重、战斗装备损失严重等将判处10年以上,甚至是无期徒刑,或是死刑。
拒传军令罪既遂如何处罚?

一、拒传军令罪既遂如何处罚?

根据《刑法》第四百二十二条故意隐瞒、谎报军情或者拒传、假传军令,对作战造成危害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使战斗、战役遭受重大损失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二、区分拒传军令罪与战时违抗命令罪的界限

拒传军令罪,是指军人在战时明知是与作战有关的命令、指示等而故意拒绝传递的行为。

战时违抗命令罪,是指军人在战时故意违抗上级命令,对作战造成危害的行为。

1、客观表现不同。假传军令罪是行为人传达或发布经过伪造或篡改的命令,只能表现为积极的行为,违抗作战命令罪则是拒不执行上级的作战命令,一般表现为不作为;拒传军令罪,也表现为不作为,即拒绝达军事命令。但拒传军令罪的行为人拒绝的是对军事命令的传达,而违抗作战命令罪拒绝的是对军事命令的执行。

2、主体要件不同。本罪的主体是负有传达命令职责和发布命令职权的军职人员,而违抗作战令罪的主体,是接受命令的下级部属人员。

三、区分拒传军令罪与战时造谣惑众罪的界限

这两种犯罪都有编造事实,致使军心混乱的情况,二者的区别在于:

1、在主观方面,战时造谣惑众罪往往是行为人在作战能力和作战结果上,夸大敌人贬低自己,目的在于动摇军心;假传军令罪则是编发虚假命令,其目的在于破坏作战部署,但从后果看,当然有涣散部队斗志的情况发生。

2、主体方面,构成战时造谣惑众罪的主体,可以是任何参战人员的军职人员,而假传军令罪的主体一般是参战人员中负有传达命令职责和发布命令职权的人,是军人中的特殊主体。

拒传军令妨碍的是军队上级对战斗的指挥部署,在作战中危害极大,行为人主要是负责传递或者是发布军事命令的军人和军官,犯拒传军令罪我国法律决不姑息,最轻也会判3到10年,造成严重后果的判10年以上,或是无期和死刑。

网站地图
延伸阅读:

更多#刑事犯罪辩护相关

加载更多
更多

刑事犯罪辩护最新文章

遇到刑事犯罪辩护问题?
律图专业律师 处理更可靠
快速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