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 18万律师在线解答

被逮捕后什么时候可以请律师

更新时间: 2022-06-07 17:40:35
律师解答
逮捕后作为当事人可以随时请律师,也可以委托他人委托律师,案子移交检察院之后,当地人民法院受理案件之日起三日内告知嫌疑人、被告人可以请律师。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三十四条
犯罪嫌疑人自被侦查机关第一次讯问或者采取强制措施之日起,有权委托辩护人在侦查期间,只能委托律师作为辩护人。被告人有权随时委托辩护人。
侦查机关在第一次讯问犯罪嫌疑人或者对犯罪嫌疑人采取强制措施的时候,应当告知犯罪嫌疑人有权委托辩护人。
人民检察院自收到移送审查起诉的案件材料之日起三日以内,应当告知犯罪嫌疑人有权委托辩护人。
人民法院自受理案件之日起三日以内,应当告知被告人有权委托辩护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押期间要求委托辩护人的,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应当及时转达其要求。

版权申明:律图对视频内容享有独家版权,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复制、转载。

点赞+1 分享
更多>

猜你还想看

  • 如何区分变造货币和伪造货币 00:59

    如何区分变造货币和伪造货币

    (1)客观行为不同,伪造货币即仿照真币的色彩、图案、形状、原料等制造假币,其中不包含有真币的成分;变造货币即通过挖补、揭层、涂改、拼凑等方式对真币进行加工处理,使其面额增大或张数增加; (2)构成犯罪的要求不同。 伪造货币刑法没有规定数额较大才构成;变造货币则以数额较大为构成要件。
    胡静律师
    5948次播放 2023.06.06
  • 保释金会退还吗 02:26

    保释金会退还吗

    1、犯罪嫌疑人在取保候审期间,没有违反刑事诉讼法第五十六条的规定的情形之一的,在解除取保候审的同时,公安机关应当将保证金如数退还给犯罪嫌疑人。 第五十六条规定: 被取保候审人的义务(一)未经执行机关批准不得离开所居住的市、县; (二)在传讯的时候及时到案; (三)不得以任何形式干扰证人作证; (四)不得毁灭、伪造证据或者串供。 被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违反前款规定,已交纳保证金的,没收保证金,并且区别情形,责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具结悔过,重新交纳保证金、提出保证人或者监视居住、予以逮捕。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取保候审期间未违反前款规定的,取保候审结束的时候,应当退还保证金。 2、决定退还保证金的,应当经过严格审核后,报县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签发《退还保证金决定书》。 3、公安机关决定退还犯罪嫌疑人的保证金后,应当在解除对犯罪嫌疑人取保候审的同时,通知指定的银行将保证金如数退还给犯罪嫌疑人,并责令犯罪嫌疑人在《退还保证金决定书》上签字或者盖章。 因此,如果被取保候审人在取保候审期间没有违反法律的相关规定,取保候审的保证金都是应当退还的。
    覃程律师
    54602次播放 2022.06.09
相关语音解答 相关法律视频 相关精选解答
勒索罪怎么判刑

勒索罪怎么判刑

第二百七十四条敲诈勒索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622次播放 00:14
犯罪嫌疑人被批捕后多长时间判刑

犯罪嫌疑人被批捕后多长时间判刑

罪犯在犯罪案件批捕后判刑时间,最短时间为4个月,最长为15个半月。 公安机关对被拘留的人,认为需要逮捕的,应当在拘留后的三日以内,提请人民检察院审查批准。 在特殊情况下,提请审查批准的时间可以延长一日至四日。

593次播放 00:37
逮捕后是否一定会被判刑

逮捕后是否一定会被判刑

倘若某人遭逮捕,未必必然要面临牢狱之灾,这取决于定罪是否确实成立。 实际上,逮捕仅为一种强制手段,并不能直接判定是否有罪,而是需要经由法院进行正式审判后才能做出相应判决。 具体来说,逮捕意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以及人民法院在预防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为进行妨害刑事诉讼行为、逃避司法调查与起诉、审判等方面,或者存在引起社会公众恐慌与危险等情形下,依法剥夺其人身自由并予以拘禁的一种强制性手段。 若是于取保候审过程中,有充足证据证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涉及犯罪事实且可能被判处徒刑及以上刑罚,且通过取保候审未能完全防止下列社会危险之情形发生者: 1.可能实施新谋杀案件; 2.存在危害国家安全、公共安全或社会秩序的急迫风险; 3.可能销毁证据、阻碍证人提供证言或者串供之事; 4.对被害人、举报人、控诉人可能施加打击报复之行径; 5.意图自残或逃离现场。 此类情况均应启动逮捕程序。

1212次阅读 2024-06-13

关于我们 |业务介绍 |加入律图 |帮助中心 |网站地图 |意见反馈 | 不良信息举报>>

Copyright©2004-2024 成都律图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蜀ICP备15018055号-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川B2-20160341)

想获取更多刑事辩护资讯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