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 18万律师在线解答
首页 > 精选解答 > 同居精选解答 > 解除同居关系的法律依据有哪些呢

解除同居关系的法律依据有哪些呢

时间:2024.03.07 标签: 婚姻家庭 同居 阅读:894人
律师解析:
解除同居关系的法律依据是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婚姻家庭编的解释(一)。
该解释规定,当事人提起诉讼仅请求解除同居关系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已经受理的,裁定驳回起诉
当事人因同居期间财产分割或者子女抚养纠纷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应当受理。
根据该规定,同居关系是不受法律调整和保护的,当事人可以自行解除同居关系,并就财产和子女问题作妥善安置。对于同居期间的财产和子女问题不能协商解决的,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
一、关于同居期间的财产分割
1、对当事人同居期间所得的工资、奖金和生产、经营的收益以及因继承、赠与等途径所得的合法财产,原则上归其本人所有;
2、双方在同居期间有共同购置的财产或有共同经营所得的收入,按一般共有财产处理。
共有包括按份共有和共同共有。《民法典》规定,共有人对共有的不动产或者动产没有约定为按份共有或者共同共有,或者约定不明确的,除共有人具有家庭关系等外,视为按份共有。
因此,同居期间的共有财产,双方有约定的按照约定,没有约定或约定不明的,依按份共有处理。
民法典规定,按份共有人对共有的不动产或者动产享有的份额,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按照出资额确定;不能确定出资额的,视为等额享有。也就是说有约定还是按约定分,没有约定那就按能确定的出资额分,不能确定出资额的那就推定各占50%。
对于仅登记在一方名下的财产,
则需要人民法院综合考虑双方同居时间的长短、各自对共同生活的贡献大小等因素来确定是否发生经济混同,进而能够确定财产的归属和份额。
3、对同居期间为共同生产、生活而形成的债权、债务,债权按照按份共有处理,债务由双方协议偿还,协议不成时由人民法院依法判决,双方对债务互负连带责任
二、关于同居期间所生子女的抚养问题
解除同居关系时,双方所生的非婚生子女,由哪一方抚养,双方协商。如双方协商不成,可以向法院起诉。
1、不满两周岁的子女以由母亲直接抚养为原则。但母亲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也可随父亲生活:
(1)母亲患有久治不愈的传染性疾病或其他严重疾病,子女不宜与其共同生活的;
(2)母亲有抚养条件不尽抚养义务,而父亲要求子女随其生活的;
(3)因其他原因,子女确不宜随母亲生活的,如母亲的经济能力及生活环境对抚养子女明显不利的,或母亲的品行不端不利于子女成长的,或因违法犯罪被判服刑不可能抚养子女的等等。
父母双方协议不满两周岁子女由父亲直接抚养,并对子女健康成长无不利影响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2、对两周岁以上的未成年子女,随父或随母生活,首先应由父母双方协议决定。因此,当父母双方对抚养未成年子女发生争议时,法院应当进行调解,在当事人双方自愿、合法的前提下,协商决定:未成年子女由父方抚养,或随母方生活,或者在有利于保护子女利益的前提下,由父母双方轮流抚养,对上述几种抚养方式的解决,法院都是可以准许的。
如果当事人双方因子女抚养问题达不成协议时,法院应结合父母双方的抚养能力和抚养条件等具体情况,根据有利于子女健康成长的原则妥善地作出裁决。
父母均要求直接抚养,一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予优先考虑:
(一)已做绝育手术或者因其他原因丧失生育能力;
(二)子女随其生活时间较长,改变生活环境对子女健康成长明显不利;
(三)无其他子女,而另一方有其他子女;
(四)子女随其生活,对子女成长有利,而另一方患有久治不愈的传染性疾病或者其他严重疾病,或者有其他不利于子女身心健康的情形,不宜与子女共同生活。
父母抚养子女的条件基本相同,双方均要求直接抚养子女,但子女单独随祖父母或者外祖父母共同生活多年,且祖父母或者外祖父母要求并且有能力帮助子女照顾孙子女或者外孙子女的,可以作为父或者母直接抚养子女的优先条件予以考虑。
3、对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孩子,父母双方对抚养问题协议不成的,应当尊重孩子的真实意愿。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婚姻家庭编的解释(一)第三条
当事人提起诉讼仅请求解除同居关系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已经受理的,裁定驳回起诉。
当事人因同居期间财产分割或者子女抚养纠纷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应当受理。
版权声明:本平台对图文内容模式享有独家版权,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复制、转载。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以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的具体规定,如果因为同居时有财产纠纷,抚养子女纠纷,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当事人起诉请求解除同居关系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1.同居期间双方共同所得的收入和购置的财产,按一般共有财产处理。2.同居期间取得的财产虽登记在一方名下,但双方对财产的取得均有贡献,该财产应认定为双方共同所有。3.同居生......

双方对同居期间财产的归属有约定的,按约定处理,没有约定的按照一般共有财产处理。同居关系中一方死亡另一方不能继承死者遗产,因为只有合法的夫妻关系才有相互继承遗产的权利,同居......

图文精选 普法视频 语音解答
  • 妻子与别人通奸,可以申请赔偿吗

    法律咨询顾问

    法律咨询顾问

    在此情境下,若因对方通奸导致情感破裂离婚,你有权寻求法律赔偿。请注意,通奸不同于同居。《民法典》中定义的“有配偶者与人同居”指有合法婚姻关系的人与婚外异性共同生活,但不以夫妻名义公开,且需长期稳定。而“通奸”则指已婚人士与第三人秘密进行的临时性两性关系,双方未以夫妻名义对外宣示,无共同生活事实。

    浏览量:1187 2024-05-23
  • 谈恋爱期间花费的钱可以起诉吗

    法律咨询顾问

    法律咨询顾问

    恋爱中的财产赠与,如小礼物或日常开销,通常被视为无偿赠送,用以增进感情。然而,对这些赠与的财物需细致划分。恋爱期间的小额赠与或日常消费,视为维系关系的必要费用,双方共同承担,不应要求返还。但若有特殊情况,如大额财产赠与或特定目的的开销,可能需要考虑其法律性质及双方的约定,此时可能需返还。因此,恋爱中的财产赠与和返还问题需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判断。

    浏览量:1442 2024-05-23
  • 背着老婆找女的同居违法吗

    法律咨询顾问

    法律咨询顾问

    在我国,出轨同居不违法,但以夫妻名义与第三方长期居住可能被视为重婚,违反道德和法律,需承担刑事责任。重婚包括两种:一是与前一段合法婚姻未解除时,再次登记结婚;二是虽未登记,但以夫妻名义与第三方共同生活,实际构成重婚。

    浏览量:1266 2024-05-23
  • 解除同居关系财产怎么分

    徐炜律师

    解除同居关系时,如果是男女双方共有的财产,按双方所占有的财产份额进行分割,同居生活期间双方共同所得的收入和购置的财产属于共同财产,也可以由当事人协议处理;协议不成的,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人民法院根据财产的具体情况判决。如果是个人所有的财产归该所有人,不予分割。

    播放量:1204 2022-06-07
  • 怎么处理分手费纠纷

    姜远波律师

    索要分手费是违反道德和社会公序良俗的,法律只保护合法的债权债务关系。所以,从法律层面上讲,如果不是同居期间的共同财产、或者合法的赠与关系、债务债权关系等,在分手后索要分手费是不合法的,尤其是与与有配偶者同居,破坏他人家庭,而后索要分手费的,更不可能得到法律的保护。

    播放量:1307 2022-06-07
  • 对分手费有异议怎么解决

    姜远波律师

    索要分手费是违反道德和社会公序良俗的,法律只保护合法的债权债务关系。所以,从法律层面上讲,如果不是同居期间的共同财产、或者合法的赠与关系、债务债权关系等,在分手后索要分手费是不合法的,尤其是与与有配偶者同居,破坏他人家庭,而后索要分手费的,更不可能得到法律的保护。

    播放量:1157 2022-06-07
陈萃璐律师

天津益清律师事务所

陈萃璐律师,985院校硕士毕业,天津益清律师事务所律师。生于法律世家,父亲是一位从业多年的老律师,深受父亲熏陶,对律师行业充满敬畏。陈萃璐律师法学理论功底扎实,做事认真负责,专长包括但不限于婚姻家庭、合同纠纷、债权债务、房产纠纷等各类民商事案件,从业以来代理的数百起案件中大多数案件均以胜诉或调解结案,最大限度的维护了当事人的利益,深受当事人好评。

咨询该律师
  • 同居房产纠纷如何分手

    1094人阅读

    产权份额分配首先依据双方协议,无协议则按出资额确定,不明则视为均等享有。遇产权纠纷首选协商解决,协商不成可提请法院确认和保护权益。一方出资登记双方名下,出资方可起诉要求归还相应产权。

  • 同居房产纠纷怎么处理

    1272人阅读

    针对同居期间的财产争议问题,建议首先进行友好协商。若协商无果,可按照共同共有原则处理财产。若双方自1994年2月1日前同居且符合婚姻实质要求,财产则视为共同财产。在此情况下,可请求法院依法裁决,以保护子女、女性及无过失方利益。

  • 同居房产纠纷怎么分割

    1766人阅读

    依据现行法律条文规定,关于共同居住之房屋的划分策略应以双方协商为主导原则。如未达成共识或无法通过协商解决此问题,则需对住房进行估值,并在取得相应估价值后公开出售或举行拍卖或变卖活动,此后所得款项将作为财产分配的依据。具体的分配模式可以是均分,亦或是按各方投资所占比例进行分割。

  • 同居房产纠纷如何解决

    1549人阅读

    同居者可根据约定公平划分共有财产,无论采取按份共有或共同共有,均应依约定执行。按份共有人可随时要求分割,共同共有人则在共有基础不存在或有重大理由时有权提出分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