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 18万律师在线解答
首页 > 精选解答 > 土地征收精选解答 > 开发商征地是征用吗?

开发商征地是征用吗?

时间:2024.02.24 标签: 征地拆迁 土地征收 阅读:1240人
律师解析:
开发商征地不是征用。征用是国家依照法律规定的条件将集体或个人的土地等财产收归公用的措施。农村集体土地只有省级以上人民政府才有权征收,开发商是无权征收的,对于国有土地使用权,开发商在相关部门批准的情况下,是有权征收的,但不是征用。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四十三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进行建设,需要使用土地的,必须依法申请使用国有土地;但是,兴办乡镇企业和村民建设住宅经依法批准使用本集体经济组织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的,或者乡(镇)村公共设施和公益事业建设经依法批准使用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的除外。
前款所称依法申请使用的国有土地包括国家所有的土地和国家征收的原属于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
版权声明:本平台对图文内容模式享有独家版权,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复制、转载。

城市维护建设税的征收范围包括:1、城市、县城、建制镇以及税法规定征税的其他地区。2、城市、县城、建制镇的范围应根据行政区划作为划分标准,不得随意扩大或缩小各行政区域的管辖......

张叶律师
张叶律师
15116982692
咨询我

城市维护建设税属特定目的税,是国家为加强城市维护建设、扩大城市维护建设资金来源而征收的一种附加税。它的计税依据是实际交纳的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也就是说,只要是交纳这三......

张叶律师
张叶律师
15116982692
咨询我

城建税的征收方式:城市维护建设税的纳税期限和纳税地点按照规定,城市维护建设税应当与三税同时缴纳,自然其纳税期限和纳税地点也与三税相同。企业应当于月度终了后在进行三税申报的......

张叶律师
张叶律师
15116982692
咨询我
图文精选 普法视频 语音解答
  • 国家是否可以强行征收土地

    法律咨询顾问

    法律咨询顾问

    我国土地管理法规定,基本农田征收需国务院特批;超过35公顷耕地和总计70公顷以上土地拆除征收需国务院审批。一般耕地和非农业用地征用由地方政府负责,但须报国务院备案并办理相应手续。农业用地转换需先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批,国家批准的无需重复审批,省级批准的农业用地转换仍需征地审批。

    浏览量:804 2024-06-21
  • 非法占用农田罪的定罪标准是什么

    法律咨询顾问

    法律咨询顾问

    中国对违法批准占用土地的立案调查标准,依据法规,涉及非法批准征用/占用:基本农田>10亩,耕地以外>30亩,其他土地>50亩,或致30万以上经济损失。国家机关人员滥用职权,违法批准土地,情节严重可判三年以下徒刑,情节恶劣加重刑期。非法占地立案标准:违反土地法规,大量占用耕地并严重破坏,构成非法占用耕地罪。

    浏览量:1479 2024-06-21
  • 农村宅基地新规在法律中是如何规定的

    法律咨询顾问

    法律咨询顾问

    我国深化农村宅基地改革,允许城市落户农户有偿退出或转让宅基地权益。遵循"一户一宅"原则,因地制宜,如耕地稀缺地区倾向于发展农村公寓,优化土地利用。征收土地需依法审批,公告执行。

    浏览量:1112 2024-06-18
张叶律师

北京在明律师事务所

北京在明律师事务所律师,土地征收与房屋拆迁、合同事务。

咨询该律师
  • 征收宅基地土地,没房没户口能安置吗

    1625人阅读

    在农村征地过程中,对缺乏住房的村民按其农业人口数量妥善安置。房屋补偿不低于征收决定公告发布时类似房地产的市场价格。严格遵守法规,及时全额支付土地补偿、安置补助及住宅、附着物、青苗等补偿费用,并提供社会保障费用。

  • 土地征收启动公告多久才征收

    1586人阅读

    征地公告发布后,需等待至少半年才能进行征地。公告应在政府收到征地文书后第十个工作日发布,明确征地范围、规模、时间和补偿标准等信息。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代表政府实施征地,用地单位与农民无直接沟通。政府仅公示拟征地面积和补偿金额,不与农民协商。取得土地后,政府与用地单位签订供地协议。征收土地公告旨在通知农民土地已获批征收,农民可通过法律途径维权。

  • 征收农村土地3万一亩可以吗

    1119人阅读

    农村土地征收补偿标准因地而异,受经济发展影响,常见补偿金额在3至5万元之间。修路等征地补偿通常包括土地补偿、安置补偿、青苗补偿和社会保障补偿等。具体补偿需根据实际情况评估。

  • 土地征收属于什么法

    2013人阅读

    土地征收应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的规定,经严格审批后由县级及以上政府公告并实施。征收前需调研土地情况和社会稳定风险,将征收范围、补偿标准等关键信息公示至少三十天,充分听取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