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律知识 > 诉讼仲裁 > 诉讼仲裁法规 > 根据民法总则规定当事人可以约定民事法律行为

根据民法总则规定当事人可以约定民事法律行为

跳过文章,直接获取专业解读?
来源:律图小编整理 · 2024.03.01 · 41471人看过
导读:民事法律行为是指民事主体通过意思表示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的行为。民事法律行为以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为目的,具有法律约束力,属于合法民事行为。依照法律规定或者按照双方当事人约定应当由本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不得代理。
根据民法总则规定当事人可以约定民事法律行为

随着《民法典》(2021年1月1日起实施)的颁布,《民法总则》将被废止。

一、《民法典》规定当事人可以约定民事法律行为能代理么?

《民法典》第一百三十三条规定,民事法律行为是指民事主体(自然人、法人、非法人组织)通过意思表示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的行为。民事法律行为以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为目的,具有法律约束力,属于合法民事行为。依照法律规定或者按照双方当事人约定应当由本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不得代理。

二、民事法律行为的生效条件是什么?

《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三条规定,具备下列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

1、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2、意思表示真实;

3、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

(公序良俗,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公共秩序、善良习俗。遵守公共秩序和善良习俗,是民事主体进行民事活动的道德底线。把“公序良俗”上升为“硬法”,在法律制度上实现了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有机统一。)

三、民事法律行为有哪些分类?

1、根据民事法律行为的成立需要一方还是双方或者多方的意思表示,其可分为:单方行为、双方行为和多方行为。

2、根据其是否必须采取法律规定的形式,民事法律行为可以分为:要式行为和不要式行为。

3、根据其行为是否需要当事人支付对价(互为对价,但是非为要求等价性),民事法律行为就可以分为:有偿行为和无偿行为。

4、依据其行为生效是否以标的物的交付为要件,民事法律行为可以分为:诺成行为和实践行为。诺成行为自当事人达成合意时成立,当事人交付标的物为履行其义务;而实践性行为自当事人交付标的物时成立,交付标的物为行为成立的要件。

5、根据其相互间的关系,民事法律行为可以分为:主行为和从行为。从行为依赖于主行为。

6、根据行为人实施行为所要发生法律后果的性质,民事法律行为可以分为:财产行为和人身行为。

此外还有一些学者主张的分类,包括负担行为和处分行为;双务行为和单务行为,等等。

民事法律行为必须由本人实施,如果是代理则没有法律效力,因此我们在生活中解决民事纠纷时要注意法律效力。

网站地图
延伸阅读:

更多#诉讼仲裁法规相关

加载更多
遇到诉讼仲裁法规问题?
律图专业律师 处理更可靠
快速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