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事辩护 > 刑事处罚辩护 > 限制行为能力人可以判刑吗

限制行为能力人可以判刑吗

跳过文章,直接获取专业解读?
来源:律图小编整理 · 2024.05.17 · 1167人看过
导读:我国法律规定,14至16周岁的青少年对八项重罪有刑事责任能力,其他犯罪则免责。精神病患者在部分丧失辨认或控制能力时,可从轻或减轻处罚。75周岁以上者,故意或过失犯罪均可从轻或减轻处罚。聋哑人、盲人等生理缺陷者,也可从轻、减轻或免除处罚。
限制行为能力人可以判刑吗

一、限制行为能力人可以判刑吗

在我国法律体系中,年满14周岁但未满16周岁的青少年(排除不满14周岁的未成年人,因为他们还没有达到刑事责任年龄),被认定为有部分刑事责任能力。

具体而言,对于这个年龄范围内的青少年,如果其行为涉嫌故意杀人、故意伤害他人达到重伤或致死程度、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以及投放危险物质等八项罪名,则应当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

也就是说,除了以上列举的这八种特定罪行外,其他因未满16岁而引发的犯罪行为,不需要由这一年龄层次的青少年负责。

此外,中国《刑法》也明确规定:

“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实施犯罪的,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其次,对于那些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控制能力的精神病患者(完全丧失辨认和控制能力的精神病患者属于完全不负刑事责任阶段),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可以给予从轻减轻处罚。

再者,年满75周岁的人群。

根据法律规定,这类人群在故意犯罪时可以从轻减轻处罚,而过失犯罪时则应当从轻减轻处罚。

最后,对于存在生理缺陷的人士(如聋哑人和盲人),根据法律规定,可以给予从轻减轻处罚甚至免除处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十七条 【刑事责任年龄】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因不满十六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他的家长或者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养。

二、限制行为能力人签订的合同是不是有效的

限制行为能力人订立的合同一般无效,特殊情况除外。由法定监护人决定,监护人如果认定则有效,不认定则无效。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订立的合同是否有效要看下面两种情形:

1、如果订立合同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且也是为了限制民事行为能力自身利益的,其所订立的合同是否有效,要看其法定监护人是否予以追认。追认的,合同有效,不追认的,合同则无效。

2、但如果是纯获利益的合同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而订立的合同,不需要经法定代理人追认。

所谓“纯获利益”在我国一般是指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在某合同中只享有权利或者利益,不承担任何义务,如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接受奖励、赠与、报酬等。

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五条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实施的其他民事法律行为经法定代理人同意或者追认后有效。

相对人可以催告法定代理人自收到通知之日起三十日内予以追认。法定代理人未作表示的,视为拒绝追认。民事法律行为被追认前,善意相对人有撤销的权利。撤销应当以通知的方式作出。

法律是一种普遍的约束,它既保护我们的权益,也规范我们的行为。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充分了解和理解法律,以便更好地保护自己的权益,更好地生活在这个法治社会中。正如本文的标题所提出的问题,“限制行为能力人可以判刑吗”,法律的学习和理解是一项长期的任务,需要我们不断地努力和探索。我们应该珍视这个过程,把它看作是一次自我提升的机会,以便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

网站地图

更多#刑事处罚辩护相关

加载更多
更多

刑事处罚辩护最新文章

遇到刑事处罚辩护问题?
律图专业律师 处理更可靠
快速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