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律知识 > 合同事务 > 合同订立 > 民法典中受欺诈签订的合同多久之内可撤销

民法典中受欺诈签订的合同多久之内可撤销

跳过文章,直接获取专业解读?
来源:律图小编整理 · 2024.02.19 · 1460人看过
导读:很多时候我们会发现,其实无论我们是在购物、出行、学习还是工作中,都是离不开法律知识的,我们应该要学会运用法律的武器来保护好自己的合法权益。如果您的生活正面临着与民法典中受欺诈签订的合同多久之内可撤销,合同欺诈的认定相关的问题而无法解决的话,那么可以从本文内容中来寻找答案。
民法典中受欺诈签订的合同多久之内可撤销

一、民法典中受欺诈签订的合同多久之内可撤销

民法典规定,受欺诈而签订的合同,合同当事人可以在知道欺诈后一年内申请撤销合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八条【以欺诈手段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第一百五十二条【撤销权的消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撤销权消灭:

(一)当事人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一年内、重大误解的当事人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九十日内没有行使撤销权;

(二)当事人受胁迫,自胁迫行为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没有行使撤销权;

(三)当事人知道撤销事由后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明放弃撤销权。当事人自民事法律行为发生之日起五年内没有行使撤销权的,撤销权消灭。

二、合同欺诈的认定

合同欺诈行为具有二重性:

一方面行为人的行为表面上是合法的,行为人通过订立、成立、履行合同行为使自己的行为合法化;

另一方面行为人的行为本质是非法的,行为人的行为破坏了相对人的意思表示,使相对人作出错误的意思表示。

合同欺诈行为的二重性使合同欺诈行为成就的合同在法律上是一个矛盾体,从而使其成为利用合同从事违法活动的一种典型的违法行为。

合同欺诈是一个广义的概念,根据其性质不同,合同欺诈包括两种即民事欺诈和刑事意义上的欺诈。

认识上,人们对合同欺诈行为易产生混淆,如合同欺诈与合同诈骗犯罪相等同。

合同民事欺诈是指一方当事人故意告知对方虚假情况,或者故意隐瞒真实情况,诱使或误导对方基于此作出错误的意思表示,以签订合同达到欺诈的目的。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知道,依据《民法典》的规定,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在知道欺诈后一年内向法院申请撤销合同。

网站地图

更多#合同订立相关

加载更多
更多

合同订立最新文章

遇到合同订立问题?
律图专业律师 处理更可靠
快速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