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律知识 > 诉讼仲裁 > 司法文书 > 民法典的自愿原则有什么规定,民法自愿原则的表现

民法典的自愿原则有什么规定,民法自愿原则的表现

跳过文章,直接获取专业解读?
来源:律图小编整理 · 2024.02.23 · 3892人看过
导读:我们的衣食住行,因为有了法律规则才能更好的保障我们各自的权益不被侵害,我们的生活是离不开法律的,因此应该提高对法律知识的了解和认识,避免在遇到法律问题无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也许您现在面临着民法典的自愿原则有什么规定,民法自愿原则的表现的问题,希望本篇文章的内容能够帮助到您。
民法典的自愿原则有什么规定,民法自愿原则的表现

一、民法典的自愿原则有什么规定

民法典规定,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自愿原则,按照自己的意思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四条【平等原则】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第五条【自愿原则】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自愿原则,按照自己的意思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第六条【公平原则】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公平原则,合理确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第七条【诚信原则】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诚信原则,秉持诚实,恪守承诺。第八条【守法与公序良俗原则】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不得违反法律,不得违背公序良俗。

二、民法自愿原则的表现

1、当事人自主决定民事事项。

在民事活动中,当事人可以自主决定各种事项,不仅可以决定是否实施某行为或参与某民事法律关系,而且可以决定行为的相对人、行为的方式以及法律关系的内容等等;

当事人不仅可自主决定实体上的权利义务,而且可自主处分其权利,选择处理纠纷的程序、方式等等。

当事人关于民事事项的约定,只要不违反法律的强行性规定,就有法律效力,并且“约定大于法定”,即当事人关于该事项约定的效力优先于法律关于该事项的任意性规定。

2、当事人对自己的真实意思负责。

在民事活动中,只有当事人的真实意思表示,才能发生法律效力。

当事人也只对表达自己的真实意愿的民事行为负责。

不是当事人的真实意思表示的行为,当事人可不认可其效力,可不受其拘束。

并且,当事人对于在意志不自由的情况下造成的损害,原则上也不承担责任。

依据《民法典》的规定,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自愿原则,按照自己的意思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

如果民事法律行为不是当事人自愿实施的,不具有法律效力。

网站地图

更多#诉讼仲裁相关法律知识

更多#司法文书相关

加载更多
更多

司法文书最新文章

遇到司法文书问题?
律图专业律师 处理更可靠
快速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