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 18万律师在线解答
首页 > 精选解答 > 名誉毁谤精选解答 > 诽谤罪是刑事罪吗

诽谤罪是刑事罪吗

时间:2024.05.16 标签: 损害赔偿 名誉毁谤 阅读:1088人
律师解析:
诽谤罪乃是属于刑事犯罪范畴之内,唯有情节轻微的诽谤行径方能判定为民事纠纷案件。
诽谤罪的本质在于捏造虚假事实,侵犯他人名誉权,情节恶劣者甚至可能面临终身政治权利的剥夺。
一旦犯下此罪,便转变为受刑法调整的案件类型,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民事责任得以逃脱,受害者仍然有权要求损害赔偿。
关于刑事案件的追诉期限,自犯罪之日起开始计算;
若犯罪行为存在持续或继续状态,则应自犯罪行为终结之日起算。
若在追诉期限内再次犯罪,前罪的追诉期限将自新罪发生之日起重新计算。
如需对超过二十年的案件进行追诉,须向最高人民检察院申请核准。
具体的刑事追诉时效期间的长度,取决于法定最高刑的规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刑事诉讼证据种类包括物证、书证、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犯罪嫌疑人供述与辩解、鉴定意见、勘验、检查、辨认、侦查实验等笔录、视听资料以及电子数据等。
凡可用于证实案件事实的材料皆可作为证据使用,但所有证据均须经查证属实后方能采信。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
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
通过信息网络实施第一款规定的行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诉,但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提供协助。
版权声明:本平台对图文内容模式享有独家版权,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复制、转载。

辱骂他人可能构成"侮辱罪"或者"诽谤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规定,有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是诽谤他人严重行为的,损害他人的名誉,会构成侮辱罪或者诽谤罪,会受到处三年以......

名誉权是指一个人享有的保护自己声誉、名誉、人格尊严的权利。它包括了个人的社会形象、信誉度、名声等方面的权利。 荣誉权则是指一个人享有的保护自己荣誉、声望、地位等方面的权利......

口头侮辱可能构成侵权行为。在我国的法律体系中,如果某人的行为侵犯了他人的人格权,包括名誉权、荣誉权等,受害人有权要求赔偿。 口头侮辱,如果达到了一定的程度,比如严重损害了......

图文精选 普法视频 语音解答
  • 什么可以告对方诽谤罪

    法律咨询顾问

    法律咨询顾问

    诽谤罪指恶意编造并传播不实之词,严重损害他人声誉的犯罪行为。若遭恶意攻击,声誉受损且有确凿证据证明对方言论虚假,可提起诉讼控告诽谤。但诽谤罪的成立需情节严重,如造成恶劣社会影响或严重损害个人生活与职业生涯等。

    浏览量:1442 2024-06-05
  • 怎样才不构成诽谤诽谤罪

    法律咨询顾问

    法律咨询顾问

    有效防止诽谤行为构成诽谤罪,需确保言论真实可靠或基于合理评价,避免故意捏造散布不实之词损害他人名誉。对于负面信息,应有充分证据支持,传播时考虑是否侵犯他人权益。遵守这些原则,可避免触犯法律,维护社会和谐与个人尊严。

    浏览量:1181 2024-06-05
  • 说别人抄袭构成诽谤罪吗

    法律咨询顾问

    法律咨询顾问

    指责他人抄袭不一定构成诽谤罪。诽谤罪需故意散布虚假信息,损害他人名誉。若抄袭指控基于事实或合理证据,非恶意编造,则不属诽谤。反之,若无确凿证据或明知不实仍传播,则可能触犯诽谤罪法律。因此,在指控抄袭时,应确保有充分证据,避免不实指控。

    浏览量:1253 2024-06-05
  • 侵犯商业声誉罪怎么处罚

    1506人阅读

    针对侵犯商业信誉的行为,法律规定了相应的刑事处罚。个人若捏造并故意传播不实信息,严重损害他人商业信誉并造成重大损失,将面临至少两年以下的有期徒刑或拘役,并需支付罚金。单位犯罪则仅处罚金,并对直接责任人员按个人犯罪标准处罚。

  • 群里骂人犯法吗

    1569人阅读

    在微信等社交平台,不当的言语攻击和谩骂虽多未被视为犯罪,但超出必要限度或造成身心伤害时,需承担法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包括停止侵权、排除妨碍、消除风险、归还非法所得、修复受损财物等必要补救措施。

  • 怎么构成威胁诽谤罪判几年

    1028人阅读

    诽谤罪的量刑标准为:情节严重者,将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剥夺政治权利。诽谤罪涉及捏造并传播虚假事实,损害他人声誉和人格尊严。典型情况包括:出版物中侮辱或捏造事实诽谤、网络恶意诋毁、信息网络辱骂恐吓致社会秩序混乱、编造或传播虚假信息扰乱公众秩序。

  • 诽谤罪会给予精神损失费吗

    1936人阅读

    根据我国法律规定,故意捏造虚假事实并通过网络等渠道散布诋毁他人声誉的行为,情节严重者,受害者有权要求精神损害赔偿。赔偿金额考虑侵权方过失、获利、承担责任能力、受害者精神损害程度及后果、侵权形式及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