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 18万律师在线解答
首页 > 精选解答 > 醉驾精选解答 > 醉驾240无前科判多长时间

醉驾240无前科判多长时间

时间:2024.02.24 标签: 交通事故 醉驾 阅读:1076人
律师解析:
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血液酒精含量达到240毫克/100毫升的,属于醉酒驾驶机动车,量刑分为两种情况:
1、醉驾无事故或发生交通事故不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的,以危险驾驶罪定罪,处6个月以下拘役,并处罚金
2、醉驾致一人以上重伤,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的,以交通肇事罪定罪,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逃逸或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具体如下:
一、醉酒驾驶构成危险驾驶罪,处拘役并处罚金。
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血液酒精含量达到80毫克/100毫升以上的,属于醉酒驾驶机动车,依照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之一第一款的规定,以危险驾驶罪定罪处罚。
醉酒驾驶机动车,血液酒精含量达到200毫克/100毫升以上的,依照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之一第一款的规定,从重处罚。
根据《关于常见犯罪的量刑指导意见(试行)》,危险驾驶罪的具体量刑标准如下:
1、构成危险驾驶罪的,依法在一个月至六个月拘役幅度内确定宣告刑。
2、构成危险驾驶罪的,根据危险驾驶行为、实际损害后果等犯罪情节,综合考虑被告人缴纳罚金的能力,决定罚金数额。
3、构成危险驾驶罪的,综合考虑危险驾驶行为、危害后果等犯罪事实、量刑情节,以及被告人主观恶性、人身危险性、认罪悔罪表现等因素,决定缓刑的适用。
二、醉酒驾车发生重大交通事故,致一人以上重伤,负事故全部或主要责任的,以交通肇事罪定罪。
根据刑法规定,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根据《关于常见犯罪的量刑指导意见(试行)》,交通肇事罪的具体量刑标准如下:
1、构成交通肇事罪的,根据下列情形在相应的幅度内确定量刑起点:
(1)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在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幅度内确定量刑起点。
(2)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在三年至五年有期徒刑幅度内确定量刑起点。
(3)因逃逸致一人死亡的,在七年至十年有期徒刑幅度内确定量刑起点。
2、在量刑起点的基础上,根据事故责任、致人重伤、死亡的人数或者财产损失的数额以及逃逸等其他影响犯罪构成的犯罪事实增加刑罚量,确定基准刑。
3、构成交通肇事罪的,综合考虑事故责任、危害后果、赔偿谅解等犯罪事实、量刑情节,以及被告人的主观恶性、人身危险性、认罪悔罪表现等因素,决定缓刑的适用。
法律依据:
《车辆驾驶人员血液、呼气酒精含量阈值与检验》3.3
饮酒驾车
车辆驾驶人员血液中的酒精含量大于或者等于20mg/100mL,小于80mg/100mL的驾驶行为。
醉酒驾车
车辆驾驶人员血液中的酒精含量大于或者等于80mg/100mL的驾驶行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九十一条,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处暂扣六个月机动车驾驶证,并处一千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因饮酒后驾驶机动车被处罚,再次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处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一千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吊销机动车驾驶证。
醉酒驾驶机动车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约束至酒醒,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五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饮酒后驾驶营运机动车的,处十五日拘留,并处五千元罚款,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五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醉酒驾驶营运机动车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约束至酒醒,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十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后,不得驾驶营运机动车。
饮酒后或者醉酒驾驶机动车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并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终生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七十二条
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对其中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怀孕的妇女和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应当宣告缓刑:
(一)犯罪情节较轻;
(二)有悔罪表现;
(三)没有再犯罪的危险;
(四)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
宣告缓刑,可以根据犯罪情况,同时禁止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从事特定活动,进入特定区域、场所,接触特定的人。
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如果被判处附加刑,附加刑仍须执行。
第一百三十三条
【交通肇事罪】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第一百三十三条之一
【危险驾驶罪】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拘役,并处罚金:
(一)追逐竞驶,情节恶劣的;
(二)醉酒驾驶机动车的;
(三)从事校车业务或者旅客运输,严重超过额定乘员载客,或者严重超过规定时速行驶的;
(四)
版权声明:本平台对图文内容模式享有独家版权,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复制、转载。

第二次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轻则处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一千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吊销机动车驾驶证。最重处罚,可能判处有期徒刑7个月,缓刑1年,吊销机动车驾驶证,并处1000元......

醉酒驾驶机动车,由公安机关约束至酒醒。吊销机驾驶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5年内不得重新取得驾驶证;醉酒驾驶营运车辆,由公安机关约束至酒醒。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饮酒驾驶机动车辆,罚款1000元—2000元、记12分并暂扣驾照6个月;饮酒驾驶营运机动车,罚款5000元,记12分,处以15日以下拘留,并且5年内不得重新获得驾照。......

图文精选 普法视频 语音解答
  • 客车危险驾驶罪怎么处罚

    法律咨询顾问

    法律咨询顾问

    危险驾驶客车行为,指在公共交通道路上醉酒或追逐竞驶,情节严重者属违法犯罪。依《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之一款,此行为将受拘役和罚金处罚。若引发严重交通事故,则可能构成交通肇事罪,将面临更严厉的刑事责任和处罚,以维护交通秩序和公众安全。

    浏览量:1428 2024-05-28
  • 危险驾驶罪最长能判多久

    法律咨询顾问

    法律咨询顾问

    危险驾驶罪的最长拘役期限为6个月。此罪行涵盖酒驾、高速追逐等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具体量刑需结合案件情节与危害程度综合评估,以确保公正裁决。法律对危险驾驶的严惩旨在维护交通安全和社会秩序。

    浏览量:1019 2024-05-28
  • 南通危险驾驶罪处罚标准是什么

    法律咨询顾问

    法律咨询顾问

    南通地区对危险驾驶罪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之一规定,涉及醉酒驾驶、追逐竞驶、严重超速等违法行为。司法机关将依法判处拘役,并处罚金,拘役期限通常为一至六个月,具体刑期由法院根据犯罪情节裁定。

    浏览量:1071 2024-05-28
  • 酒后驾驶罚款多少

    徐宁律师

    喝酒后驾车,如果不构成醉驾,即酒精含量低于80mg/ml的,处暂扣六个月机动车驾驶证,并处一千元至二千元罚款。因饮酒后驾驶机动车被处罚,再次酒驾的,处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一千元至二千元罚款,吊销机动车驾驶证。醉酒驾驶机动车的,由公安约束至酒醒,吊销驾驶证,追究刑事责任;五年内不得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播放量:1379 2022-06-07
  • 醉酒驾驶怎么处罚

    王哲男律师

    醉酒驾驶营运机动车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约束至酒醒,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10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后,不得驾驶营运机动车。

    播放量:1388 2022-06-07
  • 酒驾处罚标准

    王哲男律师

    饮酒驾驶机动车辆,罚款1000元到2000元、记12分并暂扣驾照6个月;饮酒驾驶营运机动车,罚款5000元,记12分,处15日以下拘留,并且5年内不得重新获得驾照。

    播放量:1127 2022-06-07
法律咨询顾问律师

律图

  • 骑电动车喝酒算酒驾吗去罚多钱

    1621人阅读

    在中国,饮酒后驾驶电动摩托车或轻便摩托车同样按机动车酒驾处理。首次酒驾者将暂扣六个月驾驶证并罚款1000元至2000元。再犯者将面临10天以下拘留、罚款1000元至2000元及吊销驾驶证的处罚。这些规定旨在保障公众安全和严格执行交通法规。

  • 醉驾驾驶证吊销期间开车被捉影响重考时间吗

    1902人阅读

    如果有人欠债不还,上门讨债无果后,若选择置之不理,可能涉嫌违法行为。这种行为可能被视作非法拘禁或非法入侵住宅,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因此,我们建议选择更加合法、合规的讨债方式,如通过法律途径起诉。这样既能保护自己的权益,又能避免不必要的法律风险。总之,在维护自己权益的同时,也要遵守社会秩序。

  • 喝酒骑自行车怎么处罚

    1541人阅读

    七旬老人驾驶不当致人死亡,可能构成交通肇事罪,依法应负刑事责任,可能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交通肇事罪指违反交通管理法规,致人重伤、死亡或财产损失的行为。

  • 摩托车醉驾一般要拘留多少天

    1073人阅读

    交通肇事者因醉驾摩托车,通常会被刑事拘留不超过十四天。涉案者若违反相关法律,刑事部门及检察院将调查核实案件。在紧急情况下,可对在逃或嫌疑重大者采取非刑罚性强制措施,临时剥夺其人身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