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 18万律师在线解答
首页 > 精选解答 > 醉驾精选解答 > 电动车喝酒算酒驾吗

电动车喝酒算酒驾吗

时间:2024.02.27 标签: 交通事故 醉驾 阅读:1284人
律师解析:
喝酒后驾驶电动车属于酒驾。
一、酒后驾驶电动自行车是违法行为。
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的规定,在道路上不得醉酒驾驶自行车、三轮车、电动自行车、残疾人机动轮椅车。
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规定,醉酒驾驶非机动车的,对该非机动车驾驶人处警告或者五元以上五十元以下罚款;非机动车驾驶人拒绝接受罚款处罚的,可以扣留其非机动车。
二、若是经鉴定后驾驶人所驾驶的电动车是达到机动车标准的超标电动车,应当认定为机动车,则属于酒后驾驶机动车。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一百一十九条规定,所谓机动车,是指以动力装置驱动或者牵引,上道路行驶的供人员乘用或者用于运送物品以及进行工程专项作业的轮式车辆。非机动车是指人力驱动或者是畜力驱动的车型。
结合《电动自行车通用技术条件》以及《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对于电动自行车以及摩托车的规定,把电动车明确分为了三类:电动自行车、电动轻便摩托车、电动摩托车。
1、电动自行车:最高设计车速不超过每小时25公里且不得改装,超速时系统要持续发出提示音。电动自行车须具有脚踏骑行能力、最高设计车速不超过25Km/H、整车质量(含电池)不超过55Kg、电机功率不超过400W、蓄电池标称电压不超过48V,且必须有“3C”标志,这种车属于非机动车。
2、电动轻便摩托车:无脚蹬子设计,最高车速不超过50km/h,整车重量可超过55kg,电机功率在400W-4kW之间(非强制),电池电压无限制。不能载人,这种车属于机动车,需要机动车驾驶本D/E/F。
3、电动摩托车:无脚蹬子设计,最高车速可大于50km/h,整车重量可超过55kg,电机及功率可超过4kW,电池电压无限制,可搭载一名成年人,这种车属于机动车,需要机动车驾驶本D/E。
关于酒后驾驶机动车的处罚:
一、机动车驾驶人员血液中的酒精含量大于或者等于20mg/100ml,小于80mg/100ml的,属于饮酒驾驶。
处罚如下:
1、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处暂扣六个月机动车驾驶证,并处一千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
2、因饮酒后驾驶机动车被处罚,再次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处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一千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吊销机动车驾驶证。
3、饮酒后驾驶营运机动车的,处十五日拘留,并处五千元罚款,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五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4、饮酒后驾驶机动车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并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终生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根据《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饮酒后驾驶机动车发生重大交通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二、机动车驾驶人员血液中的酒精含量大于或者等于80mg/100ml的,属于醉酒驾驶。
处罚如下:
1、醉酒驾驶机动车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约束至酒醒,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五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2、醉酒驾驶营运机动车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约束至酒醒,吊销机动车驾驶证,十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后,不得驾驶营运机动车。
3、醉酒驾驶机动车,涉嫌危险驾驶罪,根据第一百三十三条之一第一款的规定,处拘役并处罚金
4、醉酒驾驶机动车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并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终生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根据《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醉酒驾驶机动车发生重大交通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法律依据:
《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九十一条
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处暂扣六个月机动车驾驶证,并处一千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
因饮酒后驾驶机动车被处罚,再次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处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一千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吊销机动车驾驶证。
醉酒驾驶机动车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约束至酒醒,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五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饮酒后驾驶营运机动车的,处十五日拘留,并处五千元罚款,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五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醉酒驾驶营运机动车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约束至酒醒,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十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后,不得驾驶营运机动车。
饮酒后或者醉酒驾驶机动车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并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终生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第八十九条
行人、乘车人、非机动车驾驶人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关于道路通行规定的,处警告或者五元以上五十元以下罚款;非机动车驾驶人拒绝接受罚款处罚的,可以扣留其非机动车。
版权声明:本平台对图文内容模式享有独家版权,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复制、转载。

第二次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轻则处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一千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吊销机动车驾驶证。最重处罚,可能判处有期徒刑7个月,缓刑1年,吊销机动车驾驶证,并处1000元......

醉酒驾驶机动车,由公安机关约束至酒醒。吊销机驾驶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5年内不得重新取得驾驶证;醉酒驾驶营运车辆,由公安机关约束至酒醒。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饮酒驾驶机动车辆,罚款1000元—2000元、记12分并暂扣驾照6个月;饮酒驾驶营运机动车,罚款5000元,记12分,处以15日以下拘留,并且5年内不得重新获得驾照。......

图文精选 普法视频 语音解答
  • 保险拒赔的8大理由有哪些

    法律咨询顾问

    法律咨询顾问

    在保险理赔中,酒驾、无照驾驶、故意制造事故通常不予赔付。但保险公司仍需在强制险范围内赔偿人身伤害,除非受害者故意造成事故。酒后驾驶导致的财产损失不予赔偿,但人身伤害仍受保障。

    浏览量:1262 2024-06-22
  • 车险保险公司拒赔合理吗

    法律咨询顾问

    法律咨询顾问

    保险公司在以下情况可能不予理赔:酒驾、无证驾驶、故意制造事故。但交强险仍会对酒驾造成的人身伤害进行赔偿。若酒驾者逃逸,保险公司仅不赔财产损失,人身伤害赔偿仍在交强险范围内。

    浏览量:1256 2024-06-22
  • 危险驾驶罪全责会判实刑吗

    法律咨询顾问

    法律咨询顾问

    醉驾全责者是否会面临实际服役之刑罚,主要取决于案情的具体状况。若醉驾行为引发交通事故,致人伤亡或重大财产损失且驾驶者承担全部责任时,依据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之规定,驾驶者可能将面临实际服役之刑罚。然而,若醉驾行为未产生严重后果,或者驾驶者能证明自身存在自首、立功等法定从轻、减轻处罚之情节,则其可能会被判处缓刑或免于刑事处罚。

    浏览量:1285 2024-06-22
  • 酒后驾驶罚款多少

    徐宁律师

    喝酒后驾车,如果不构成醉驾,即酒精含量低于80mg/ml的,处暂扣六个月机动车驾驶证,并处一千元至二千元罚款。因饮酒后驾驶机动车被处罚,再次酒驾的,处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一千元至二千元罚款,吊销机动车驾驶证。醉酒驾驶机动车的,由公安约束至酒醒,吊销驾驶证,追究刑事责任;五年内不得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播放量:1379 2022-06-07
  • 醉酒驾驶怎么处罚

    王哲男律师

    醉酒驾驶营运机动车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约束至酒醒,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10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后,不得驾驶营运机动车。

    播放量:1388 2022-06-07
  • 酒驾处罚标准

    王哲男律师

    饮酒驾驶机动车辆,罚款1000元到2000元、记12分并暂扣驾照6个月;饮酒驾驶营运机动车,罚款5000元,记12分,处15日以下拘留,并且5年内不得重新获得驾照。

    播放量:1127 2022-06-07
  • 喝一瓶啤酒算不算酒驾怎么处罚

    1614人阅读

    饮用一杯啤酒后驾车也有可能被判定为酒驾。酒驾标准以血液酒精浓度为准,当驾驶员血液中酒精浓度达到每百毫升20毫克以上时,即被视为酒驾。一杯啤酒的酒精含量大致相当于这个标准,因此饮用一瓶啤酒后驾车很可能超过这个界限。

  • 醉驾怎么处罚2024年新规定

    1829人阅读

    新修订的交通法规规定,醉酒驾车者将被吊销驾照并刑事拘留,并视情节和造成的犯罪事实追究法律责任。即使未造成人员伤亡,也须按危险驾驶罪处理,确保司法公正和准确适用法律。

  • 酒驾后驾驶证被扣了再被交警抓怎么办

    1768人阅读

    若醉酒驾驶者的驾照被扣留后再次被交警查获,需携带有效身份证明及相关材料到警方单位申请取回驾照。需通过预定测试,否则将按《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九十九条处二百至二千元罚款及可能拘留十五天。再次违法驾驶视为无证驾驶,后果严重。请驾驶员严格遵守交通法规,避免醉酒驾驶,确保生命安全。

  • 喝酒开车撞到电线杆能走保险吗

    1445人阅读

    电线杆被撞,通常由保险公司赔偿。司机需先处理事故并赔偿,再按流程向保险公司申请理赔。普通钢筋混凝土电线杆价值数百至一千元,在交强险范围内。若损失超两千元,超出部分可通过第三者责任险赔偿,剩余由责任人承担。若导致大规模停电,可能面临法律诉讼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