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律知识 > 诉讼仲裁 > 诉讼仲裁法规 > 民法总则中银行适用是如何认定的?

民法总则中银行适用是如何认定的?

跳过文章,直接获取专业解读?
来源:律图小编整理 · 2024.03.01 · 6088人看过
导读:《民法典》第一千零二十九条:民事主体可以依法查询自己的信用评价;发现信用评价不当的,有权提出异议并请求采取更正、删除等必要措施。信用评价人应当及时核查,经核查属实的,应当及时采取必要措施。
民法总则中银行适用是如何认定的?

2021年1月1日起《民法典》正式施行,《民法总则》同时废止。

在日常生活中,法律处处围绕在我们的身边,我们不仅要懂得法律,爱护法律,更要尊重法律,法律不仅仅保护我们的财产利益,更是让公民有了行使自己义务和权利,那么银行适用是如何认定的?

一、民法典中银行适用是如何认定的?

第一千零二十九条  民事主体可以依法查询自己的信用评价;发现信用评价不当的,有权提出异议并请求采取更正、删除等必要措施。信用评价人应当及时核查,经核查属实的,应当及时采取必要措施。

第一千零三十条  民事主体与征信机构等信用信息处理者之间的关系,适用本编有关个人信息保护的规定和其他法律、行政法规的有关规定。

二、名誉权的相关规定

《民法典》

第一千零二十四条  民事主体享有名誉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侮辱、诽谤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名誉权。

名誉是对民事主体的品德、声望、才能、信用等的社会评价。

第一千零二十五条  行为人为公共利益实施新闻报道、舆论监督等行为,影响他人名誉的,不承担民事责任,但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外:

(一)捏造、歪曲事实;

(二)对他人提供的严重失实内容未尽到合理核实义务;

(三)使用侮辱性言辞等贬损他人名誉。

第一千零二十六条  认定行为人是否尽到前条第二项规定的合理核实义务,应当考虑下列因素:

(一)内容来源的可信度;

(二)对明显可能引发争议的内容是否进行了必要的调查;

(三)内容的时限性;

(四)内容与公序良俗的关联性;

(五)受害人名誉受贬损的可能性;

(六)核实能力和核实成本。

第一千零二十七条  行为人发表的文学、艺术作品以真人真事或者特定人为描述对象,含有侮辱、诽谤内容,侵害他人名誉权的,受害人有权依法请求该行为人承担民事责任。

行为人发表的文学、艺术作品不以特定人为描述对象,仅其中的情节与该特定人的情况相似的,不承担民事责任。

第一千零二十八条  民事主体有证据证明报刊、网络等媒体报道的内容失实,侵害其名誉权的,有权请求该媒体及时采取更正或者删除等必要措施。

第一千零二十九条  民事主体可以依法查询自己的信用评价;发现信用评价不当的,有权提出异议并请求采取更正、删除等必要措施。信用评价人应当及时核查,经核查属实的,应当及时采取必要措施。

第一千零三十条  民事主体与征信机构等信用信息处理者之间的关系,适用本编有关个人信息保护的规定和其他法律、行政法规的有关规定。

对于银行来讲最重要的就是信贷问题,如果信贷出现了问题,那么问题就上升到了法律这个层面,是要受到法律的处罚的,这也是为了保护民事权利的财产问题的唯一途径,这样一来,将极大地有利于银行主张要债的权利。

网站地图
延伸阅读:

更多#诉讼仲裁法规相关

加载更多
遇到诉讼仲裁法规问题?
律图专业律师 处理更可靠
快速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