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律知识 > 公司经营 > 经营管理 > 名义股东的风险都有哪些?

名义股东的风险都有哪些?

跳过文章,直接获取专业解读?
来源:律图小编整理 · 2024.02.29 · 54229人看过
导读:名义股东和实际出资人之间的股权代持协议只能在协议双方之间发生法律效力,不能对抗第三人。如果实际出资人未全面履行出资义务,则名义出资人需要对公司债务在实际出资人未出资的本息范围内承担补充赔偿责任。
名义股东的风险都有哪些?

现实生活中,原公司法律中股东不得少于二人的规定、实际出资人不符合股东条件,例如公务员、特别的财产和身份安排等等,衍生出了代持股协议。代持股协议的双方当事人即实际股东和名义股东。实际股东是公司的实际投资人,而作为名义股东,其实需要承担的风险是很大的。那究竟名义股东的风险有哪些呢?下文中律图小编就这个问题为你做详细解答。

一、名义股东的风险都有哪些

名义股东和实际出资人之间的股权代持协议只能在协议双方之间发生法律效力,不能对抗第三人。《公司法解释(三)》第27条规定,“公司债权人以登记于公司登记机关的股东未履行出资义务为由,请求其对公司债务不能清偿的部分在未出资本息范围内承担补充赔偿责任,股东以其仅为名义股东而非实际出资人为由进行抗辩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名义股东根据前款规定承担赔偿责任后,向实际出资人追偿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所以可知,如果实际出资人未全面履行出资义务,则名义出资人需要对公司债务在实际出资人未出资的本息范围内承担补充赔偿责任。

二、什么是名义股东

名义股东是指,有限责任公司的实际出资人基于某些原因与其他人订立合同,约定投资收益由实际出资人享有,该与之签订协议的人只是名义上的出资人,即名义股东,其实质为挂名股东。实际出资人与名义股东的协议的效力仅针对签约双方,不对第三人产生法律约束力。名义股东依照形式主义原则对公司外第三人承担责任。形成名义股东现象的原因比较复杂,例如真实的出资人不愿意公开自己的身份,或者是为了规避经营中的关联交易,或者是为了规避国家法律对某些行业持股上限的限制。因此种约定和做法对于公司登记和公示造成负面影响,因此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均不被行政和司法机关认可。一旦发生纠纷,实际出资人的利益无法获得保护。2011年《公司法解释(三)》的颁布首次明确了名义股东的概念,并对其与实际出资人发生纠纷时应当如何适用法律进行的规定,从法律上认可了名义股东。

在让他人代自己持股的情况下,不管是名义股东还是实际投资人,其实此时都是有一些法律风险的。当然,在面对这些风险的时候,要知道应该怎么应对。做好的就是在风险产生之前就采取措施进行预防,这样避免风险的出现其实可以降低自己利益遭受损害的风险。至于名义股东的风险有哪些,上文中已经作出了介绍,希望可以为你提供一些帮助。律图有在线律师,如果您有任何的疑惑,欢迎您随时咨询。

网站地图
延伸阅读:

更多#经营管理相关

加载更多
更多

经营管理最新文章

遇到经营管理问题?
律图专业律师 处理更可靠
快速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