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律知识 > 债权债务 > 个人债务 > 欠款不还算违法吗

欠款不还算违法吗

跳过文章,直接获取专业解读?
来源:律图小编整理 · 2024.03.01 · 31043人看过
导读:算,可以直接起诉,不管多少金额,法院都会立案,建议尽快向法院起诉要求还款,一旦超过了两年的诉讼时效,丧失胜诉权胜诉之后,如果对方在履行期未履行法院判决,可以申请法院强制执行法院在受理强制执行时,会依法查询债务人名下的房产、车辆、证券和存款;
欠款不还算违法吗

中国有句俗语,有借有还,再借不难。而实践中,却有一部分债务人欠他人钱而不还。此时,对于债权人来讲,最重要的就是如何要欠款的问题了。那么债务人欠款不还的行为算违法吗?请阅读下文进行了解。

一、欠款不还算违法吗

不算犯罪,但是违反道德,并且对方可以到法院申请民事起诉,如果证据确凿,法院会判对方胜诉,然后还会有利息,还会让败诉一方支付全部诉讼费用

二、欠款不还怎么办

诉讼方式解决问题 。很多人不愿意打官司的原因是因为觉得那“不光采”,这种观念应当改变,诉讼是一个解除纠纷的一种方式,是穷尽其他办法无法解决的时候的最后一个手段。比如说欠钱不还,怎么要都不还,那还有什么办法解决?只能用诉讼这一手段解决了。那么,怎么以诉讼方式解决欠钱不还这个问题呢?

1.诉前财产保全
诉前财产保全就是将对方的账户、房子、车等财产查封上,防止对方转移财产。这一步并非必须的流程,要结合各案的情况及对方的财产情况,如果欠的钱并不多或是对方有偿还能力,或是实在查不到地方财产,可以省去这一步。但如果可以保全的话,我建议还是保全,我办的几个案子,诉前财产保全往往可以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效果,比如说A公司欠B公司290余万,我们代理B公司查到B公司有土地,于是我们就做了财产保全,还没等开庭呢,对方就同意还钱,但是是分期的,在还了两期大概220万元后,我们考虑到基本上对方可以将其他钱都还上,于是解除了保全。这个案子虽然没经过诉讼,但是结果非常理想。

2.起诉
好吧,接下来就是立案、庭审、判决了。法定的一审审限是6个月,二审是3个月,一般如果没什么太大意外的话,3-4个月一审就有结果,可能你觉得时间太长了,但是没办法,这是最后一条路。至于说诉讼中到底怎么做,怎么开庭,限于篇幅,在这里就不细说了。

3.执行
如果判决下来了,那么应在判决生效后2年内向法院提起强制执行,让法院直接查对方财不进行执行,如果对方就不执行,在一般地区,可以由法警拘留对方当事人,一般是一年一次,一次15日。

4.调解
调解是说双方都退一步,把问题解决,比如说欠10万元,甲说,少还点,还9万元,马上就还,其他的你也别找我要行不,乙说,行!那这事就完事了,双方就解决了,一般地,法院会主持双方进行调解,我个人建议如果条件差不多,可以接受,最好达成调解,因为将精力牵扯到诉讼中并非是一个明智之举,实实在在拿到钱才是真,不要为小利益而放弃了大利益。

根据上文的讲解我们知道,一般的欠款不还的行为是不构成刑事犯罪的,因为这只属于民事案件,除非债务人一开始就有非法占有的目的,那么还有可能构成诈骗罪。更多欠款不还方面的法律问题,你可以来电咨询我们律图的在线律师,我们会尽快解答你的问题

网站地图
延伸阅读:

更多#个人债务相关

  • 欠钱不还,属于合同违约,是违法行为。法律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
    2024-02-19 1300次阅读
  • 2022.03.28 46962次阅读
  • 债权人与债务人约定的还款期限终止后,若债权人三年内未提起诉讼或未出现中断债务的情形,逾期款项将失去法律保护。 民事诉讼时效为三年,自债权人知道或应当知道权益受损之日起计算。 受害者遭受权益侵害后,除非有特殊例外,否则二十年内审判机关不再保护。 但如有特殊理由,审判机关可酌情延长。 诉讼时效中断后,重新计算。
    2024-04-24 867次阅读
  • 2023.03.13 13267次阅读
  • 1、拖欠货款属于违约行为,建议尽快向法院起诉要求还款,一旦超过了两年的诉讼时效,丧失胜诉权 2、胜诉之后,如果对方在履行期未履行法院判决,可以申请法院强制执行 3、法院在受理强制执行时,会依法查询此公司名下的房产、车辆、证券和存款。
    2024-03-18 861次阅读
  • 2023.03.03 57376次阅读
  • 欠款不还扣车违法。车辆是公民的私有财产,对于私有财产,任何人或者组织不得随意扣押。这种行为侵害了物权,除要承担民事责任外,违反行政管理规定的,依法承担行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2024-02-20 1055次阅读
  • 2022.11.23 3046次阅读
  • 欠钱不还可以直接诉讼要求对方还款。抖音涉嫌侵犯别人隐私或者名誉权等。未经肖像权人同意,不得制作、使用、公开肖像权人的肖像自然人享有隐私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刺探、侵扰、泄露、公开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隐私权。
    2024-03-04 993次阅读
  • 2022.03.28 1706次阅读
加载更多
遇到个人债务问题?
律图专业律师 处理更可靠
快速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