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事辩护 > 刑事犯罪辩护 > 被敲诈勒索构成什么罪

被敲诈勒索构成什么罪

跳过文章,直接获取专业解读?
来源:律图小编整理 · 2025.04.12 · 1327人看过
导读:被敲诈勒索可能构成敲诈勒索罪。此罪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对被害人实施恐吓、威胁或要挟,非法占用其公私财物的犯罪行为,如以揭发隐私等相威胁索要钱财。认定关键在于有无非法占有目的及敲诈勒索行为。罪名成立后,依情节轻重量刑,一般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等,数额巨大等情形对应更重刑罚。
被敲诈勒索构成什么罪

一、被敲诈勒索构成什么罪

被敲诈勒索可能构成敲诈勒索罪

敲诈勒索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对被害人使用实施恐吓、威胁或要挟的方法,非法占用被害人公私财物,从而构成犯罪。其行为表现为通过威胁、要挟等手段,迫使被害人交出财物。比如以揭发隐私、毁坏名誉相威胁索要钱财。

认定该罪关键在于是否存在非法占有目的及敲诈勒索行为。一旦罪名成立,根据犯罪情节轻重,会面临不同刑罚。一般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二、敲诈勒索后拒不归还财物会定何罪

敲诈勒索后拒不归还财物,一般仍定敲诈勒索罪。

敲诈勒索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对被害人使用威胁或要挟的方法,强行索要公私财物的行为。当行为人实施了敲诈勒索行为,使被害人基于恐惧心理处分财产,犯罪即已既遂。之后拒不归还财物属于既遂后的表现,不单独构成其他罪名。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敲诈勒索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敲诈勒索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三、被敲诈勒索后反击致伤对方是否担责

被敲诈勒索后反击致伤对方是否担责,需看是否构成正当防卫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为使本人人身、财产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若面对敲诈勒索,反击行为是在不法侵害正在进行时,且反击手段、强度与不法侵害的程度相当,比如对方仅言语威胁索要少量财物,反击未超出必要限度致其受伤,一般属正当防卫,无需担责。

但如果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比如对方只是轻微推搡威胁,却用利器重伤对方,就可能构成防卫过当,要负刑事责任,但应减轻或免除处罚。具体需结合实际情况判断。

当探讨被敲诈勒索构成什么罪时,除了明确这一核心问题,还有相关联的要点值得关注。比如,被敲诈勒索后若涉及财物返还问题该如何处理。若犯罪嫌疑人主动返还财物,在量刑上可能会有一定考量。另外,若被敲诈勒索的过程中造成了受害者的人身伤害,这又会涉及到民事赔偿方面的问题,受害者可依法要求对方赔偿医疗费用等损失。你是否曾遭遇过被敲诈勒索的情况呢?若对于被敲诈勒索后的财物返还、民事赔偿等相关法律问题还有疑问,别迟疑,点击网页底部的“立即咨询”按钮,让专业法律人士为您解惑。

网站地图

刑事辩护专业问答普法

全部

更多#刑事犯罪辩护相关

  • 455次阅读
  • 敲诈勒索罪的成立并非仅仅取决于其发生次数,而是需要全面地评估犯罪情节及所涉及金额等多个关键要素。通常来看,在实际中只要有敲诈勒索行为的发生,且敲诈勒索的数额达到一定程度(即数额较大),乃至多次进行此种行为,都可被判定为构成敲诈勒索罪。在此过程中,“数额较大”主要是指敲诈勒索公共或私人财产价值达到二千元至五千元以上;而所谓的“多次敲诈勒索”则是指在两年时间内,达到三次及以上的敲诈勒索行为。
    2024-09-04 926次阅读
  • 2024.10.15 1258次阅读
  • 3383次阅读
  • 敲诈勒索1000元至3000元构成敲诈勒索罪。 敲诈勒索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对被害人使用威胁或要挟的方法,强行索要公私财物的行为。 敲诈勒索罪是数额犯,行为人敲诈勒索公私财物,必须是“数额较大”,才构成敲诈勒索罪。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敲诈勒索罪数额认定标准问题的规定》,敲诈勒索公私财物“数额较大”,以1000元至3000元为起点。
    2024-10-12 1046次阅读
  • 2024.03.02 1804次阅读
  • 1358次阅读
  • 1、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各体是复杂客体,不仅侵犯公私财物的所有权,还危及他人的人身权利或者其他权益。 2、客观要件: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采用威胁、要挟、恫吓等手段,迫使被害人交出财物的行为。 3、主体要件:本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凡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且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构成本罪。 4、主观要件: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必须具有非法强索他人财物的目的。
    2024-09-26 1306次阅读
  • 2024.03.03 1823次阅读
  • 444次阅读
加载更多
更多

刑事犯罪辩护最新文章

遇到刑事犯罪辩护问题?
律图专业律师 处理更可靠
快速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