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律知识 > 诉讼仲裁 > 仲裁 > 仲裁之后如何申请强制执行?

仲裁之后如何申请强制执行?

跳过文章,直接获取专业解读?
来源:律图小编整理 · 2024.02.29 · 6565人看过
导读:当事人在仲裁之后如何申请强制执行只需要向人民法院提交强制执行申请书以及相关的材料就可以了,但是只能在另一方当事人拒不执行判决书的情况下才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的。
仲裁之后如何申请强制执行?

一、仲裁之后如何申请强制执行

1、受理申请。

第一,执行裁决必须经当事人申请,法院不依职权主动执行也不接受仲裁机构的移送执行。

第二,由法院强制执行,执行既是法院的权利,又是法院的义务。

第三,申请应向有管辖权的法院提出。

2、执行抗辩。

执行抗辩是指被申请人在对方当事人申请执行后,根据法院规定的事由,向法院提出请求,要求人民法院依法不予执行的行为。仲裁裁决的执行不同于法院判决的执行,作为执行依据的法院判决,为法院终审判决或因当事人未提起上诉而发生效力的判决,而仲裁裁决则不存在上诉权。

3、审查。

对仲裁裁决执行的审查,包括两种情况:一是依职权审查。人民法院受理仲裁裁决执行申请后,应对仲裁裁决的内容是否违反社会公共利益进行审查,此项审查侧重于仲裁裁决的内容是否违反法律禁止性规定,是否违反政策和社会公德。二是依当事人请求审查,即在被申请人提出执行抗辩的情况下进行审查。

4、作出执行裁定。

在被申请人未进行抗辩的情况下,通过审查,人民法院认为仲裁裁决的执行违反社会公共利益的,应作出不予执行的裁定,否则,应作出执行裁定。在被申请人提出抗辩的情况下,通过合议审查,认为被申请人的抗辩理由成立的,应作出不予执行的裁定,反之,则应作出执行裁定。

5、执行前的准备。

准予执行仲裁裁决的裁定作出以后,法院应当做好一些执行准备工作,以保证执行活动的顺利进行。

6、采取执行措施。

被申请人在执行通知书指定的期间仍不履行的,执行员可依照规定,采取强制措施,强制被申请人履行裁决书规定的义务。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三十六条

发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决、裁定,当事人必须履行。一方拒绝履行的,对方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也可以由审判员移送执行员执行。调解书和其他应当由人民法院执行的法律文书,当事人必须履行。一方拒绝履行的,对方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

二、强制执行的期限是多久?

强制执行的期限是二年。申请执行时效的中止、中断,适用法律有关诉讼时效中止、中断的规定。执行法院,一般应当在立案之日起6个月内,进行案件的执结。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三十九条

申请执行的期间为二年。申请执行时效的中止、中断,适用法律有关诉讼时效中止、中断的规定。

前款规定的期间,从法律文书规定履行期间的最后一日起计算;法律文书规定分期履行的,从规定的每次履行期间的最后一日起计算;法律文书未规定履行期间的,从法律文书生效之日起计算。

三、强制执行可以撤销吗?

强制执行可以撤销的。如果申请人向法院申请撤销强制执行措施的,法院可以裁定终结执行,所以强制措施是可以撤销的,执行申请人需要写一份撤销执行申请书,然后递交到人民法院,执行局就会根据申请人的意见,然后终止强制执行程序

仲裁之后如何申请强制执行可以委托律师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提交强制执行申请书就可以了。当事人申请强制执行的期限是两年的时间,并且在双方当事人达成一致的情况下强制执行是可以撤销的。通过上述文章内容希望能够解答您的问题,如果您对此还有疑问,点击下方“立即咨询”按钮专业律师可在线为您解答。

网站地图
延伸阅读:

更多#仲裁相关

加载更多
更多

仲裁最新文章

遇到仲裁问题?
律图专业律师 处理更可靠
快速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