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律知识 > 债权债务 > 贷款纠纷 > 信用卡拖欠太久,办了停息挂账还有什么影响吗

信用卡拖欠太久,办了停息挂账还有什么影响吗

跳过文章,直接获取专业解读?
来源:律图小编整理 · 2024.03.01 · 1270人看过
导读:建议用户办理停息挂账以后,一定要按时还款。此外,因为停息挂账在银行也是属于失信客户,那么银行在审核用户的个人资质时如果看到用户的个人征信中有停息挂账未处理,那么很有可能会怀疑用户的还款能力,从而拒绝用户的贷款申请。关于信用卡拖欠太久,办了停息挂账还有什么影响吗的问题,下面由律图网小编来为你详细解答。
信用卡拖欠太久,办了停息挂账还有什么影响吗

一、信用卡拖欠太久,办了停息挂账还有什么影响吗

1、可能会导致用户日后办理信贷业务被拒。因为停息挂账在银行也是属于失信客户,那么银行在审核用户的个人资质时如果看到用户的个人征信中有停息挂账未处理,那么很有可能会怀疑用户的还款能力,从而拒绝用户的贷款申请

2、影响征信。停息挂账是在逾期的情况下办理的,本身就会在征信上留下污点,另外停息挂账期间虽然不用支付利息,但是要按照协议每个月偿还部分本金及手续费,如果用户没有按照约定按时还款,同样会被视作逾期,进一步影响用户的征信,同时银行也会对用户进行催收。

3、信用卡不能提额。办理停息挂账以后,银行会认为用户没有足够的还款能力,借款风险大,不会允许用户再提额。

所以建议用户办理停息挂账以后,一定要按时还款,避免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影响。

二、信用卡逾期好几年了,可能给家人带来影响吗

在特定情形下会对家人产生影响。

1、是个人债务的话,一般是不会影响到家人的,根据民法典的规定,个人债务是由个人承担的。

2、如果已婚的话,由于婚后双方的财产均属于夫妻共同财产,是共有物,所以个人债务不及时处理的话可能就会牵连到共同财产

3、但贷款、信用卡逾期后机构可能会委托第三方催收机构给您的家人、朋友、同事进行电话短信轰炸及骚扰,甚至会威胁、恐吓家人,从而逼迫您还款,给您和您的家人带来极大的身心上的伤害,并且给正常生活带来极大的恶劣影响。为了预防上述情况的发生,可以联系律师详谈解决方式。

法律依据:

《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四条夫妻双方共同签名或者夫妻一方事后追认等共同意思表示所负的债务,以及夫妻一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以个人名义为家庭日常生活需要所负的债务,属于夫妻共同债务

夫妻一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以个人名义超出家庭日常生活需要所负的债务,不属于夫妻共同债务;但是,债权人能够证明该债务用于夫妻共同生活、共同生产经营或者基于夫妻双方共同意思表示的除外。

三、信用卡消费没法还清,进入征信黑名单怎么办

1、被列入征信黑名单之后,要尽快的还款。一方面能避免事态发展得更严重,比如被列入失信被执行人队伍中。另一方面,黑名单留存时间是固定的五年,早还款早解除。

2、当还清所有欠款之后,要去所属银行开具结清证明,这样的话,手中就有了一份凭证,可以证明自己不再背负欠款,只要静静等待五年后记录解除即可。

3、以上两点算是完成了弥补的工作。当我们再次贷款的时候,尽量附上过去的还款明细,提供证明的同时还能增加信任度,可谓一举两得。

以上是关于信用卡拖欠太久,办了停息挂账还有什么影响吗的解答。如果您还有其他疑问,可以咨询找律图网专业律师,他们会根据您的具体情况制定对应解决方案。

网站地图
延伸阅读:

更多#贷款纠纷相关

  • 344次阅读
  • 信用卡逾期后,可申请停息挂账,最长可分60期还款。但并非所有申请者都能获得如此长的延期。逾期时,建议尝试申请停息挂账,成功与否以银行回复为准。若不通过,应尽快偿还欠款。与银行协商时,需主动联系,展示诚意并说明财务状况,提出还款意愿。可尝试全额还款或商议分期方案,等待银行审核。若银行拒绝协商,则只能全额还款。
    2024-05-04 1160次阅读
  • 2023.03.02 2850次阅读
  • 334次阅读
  • 停息挂账的优势:银行暂停按期计息的账务处理,所欠挂账留以后处理。劣势:对于自身的征信因素会产生极大的影响。法律依据:《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监督管理办法》规定,在特殊情况下,确认信用卡欠款金额超出持卡人还款能力、且持卡人仍有还款意愿的,发卡银行可以与持卡人平等协商,达成个性化分期还款协议。
    2024-02-26 852次阅读
  • 2023.03.11 1935次阅读
  • 441次阅读
  • 如何申请停息挂账 1.积极联络银行客户服务部门。 2.预定停息挂账处理事宜。 3.商量制定合理的还款细则方案。 4.签订全面的还款协议。 谈判完毕之后,双方应签订全新的还款协议,以此来作为正式确认停息挂账安排的标志。 5.严格遵照执行已达成的还款协议。 6.诉诸法律救济。 另外,借款申请人应该尽量避免直接与第三方催收公司交涉,因为这些公司并不代表银行官方立场,而且可能暗含不当催收行为。
    2024-03-06 1363次阅读
  • 2023.03.13 1756次阅读
  • 449次阅读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