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 18万律师在线解答
首页 > 精选解答 > 宅基地精选解答 > 民法典对社有资产有什么规定

民法典对社有资产有什么规定

时间:2024.05.23 标签: 征地拆迁 宅基地 阅读:1172人
律师解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明文规定了以下内容在法律上应归属于集体所有:涉及土地和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等方面的财产权益;
同时也包含了集体所有的建筑物以及与其相关的生产设施,以及作为农业基础设施的农田水利设施;
此外,还包括了集体所有的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等各类设施;而对于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获得的财产,其中的部分将被视为夫妻的共同财产,并由夫妻双方共同拥有。
最后,集体所有的其他不动产和动产也在此列。
值得强调的是,集体所有的财产受到法律的严格保护,严禁任何组织或个人进行侵占、哄抢、私分、破坏等行为。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二百六十五条【集体所有财产保护及农村集体成员合法权益保护】集体所有的财产受法律保护,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侵占、哄抢、私分、破坏。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村民委员会或者其负责人作出的决定侵害集体成员合法权益的,受侵害的集体成员可以请求人民法院予以撤销。
版权声明:本平台对图文内容模式享有独家版权,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复制、转载。

父母赠予的宅基地确权需要遵循一定的程序和法律规定。以下是一般步骤和要求:赠与协议:父母与子女之间应当签订书面的赠与协议,明确赠与的宅基地位置、面积、权利状况等。赠与协议应......

城镇居民不能购买农村宅基地。宅基地是农村村民的基本居住保障,其所有权属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村民只有使用权,没有处分权。因此,农村宅基地不能自由买卖,尤其是不能卖给城镇居民......

父母赠予的宅基地确权需要遵循一定的程序和法律规定。以下是一般步骤和要求:赠与协议:父母与子女之间应当签订书面的赠与协议,明确赠与的宅基地位置、面积、权利状况等。赠与协议应......

图文精选 普法视频 语音解答
  • 村民新建房宅基地面积的审批标准是怎样的

    法律咨询顾问

    法律咨询顾问

    农村村民遵循一户一宅原则,宅基地审批依据地理位置和特殊条件。城市郊区及乡镇所在地宅基地限166平方米,平原区200平方米。在盐碱地或荒滩建房可放宽至264平方米。人均耕地少于666平方米的家庭,宅基地面积可适当减少。

    浏览量:1428 2024-06-18
  • 村民的宅基地使用年限是如何规定的

    法律咨询顾问

    法律咨询顾问

    宅基地使用权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依法分配给内部成员,用于建设住宅,无使用期限限制。房屋作为宅基地的附属建筑物,在法律上受保护。因此,宅基地使用权是一种长期性的法定权利。

    浏览量:979 2024-06-18
  • 村民“一户多宅”问题应如何妥善处理

    法律咨询顾问

    法律咨询顾问

    我国《土地管理法》规定农村村民一户只能合法拥有一处宅基地,面积有省定上限。确权登记遵循“一户一宅”原则,超占耕地将不被认可并被视为违法占用,需依法处理。

    浏览量:864 2024-06-18
  • 农村土地能够互换吗

    屈泉芳律师

    互换是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法定形式之一,但是,根据法律规定,采取互换方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应当报发包方备案。互换土地应呈报发包方备案不是互换土地合同效力的必要要件。我国农村土地承包法规定,采取转包、出租、互换或者其他方式流转的,应当呈报发包方备案。

    播放量:1398 2022-06-07
  • 宅基地侵权有诉讼时效吗

    1893人阅读

    宅基地使用权作为特殊财产权益,不受普通债权诉讼时效限制。侵犯宅基地所有权或使用权的行为不受诉讼时效约束。纠纷应先经行政机关处理,不服处理决定可在30日内向法院提起诉讼。侵犯土地所有权或使用权的行为可直接向法院提起诉讼。宅基地纠纷不受诉讼时效限制,可在收到处理决定通知书后30日内向法院提起诉讼。

  • 宅基地使用权可以作为公司资产吗

    1036人阅读

    按照我国现行法律,农村及城郊土地除国家所有外,其余应归农民集体所有。农村居民的宅基地、自留地、自留山等附属设施产权也归农民集体。宅基地不是绝对所有权的财产,而是使用权,所有权归村庄集体,因此法理上不能视为企业法人的合法资产。

  • 自己的宅基地被别人占用怎么办

    1504人阅读

    若宅基地被非法占用,先尝试友好磋商解决。若无法达成共识,可向乡(镇)级或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提出申诉,请求官方援助和裁决。对政府处理决定有疑虑或不满,可在收到通知书之日起三十日内向当地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 家庭农场被起诉怎么办

    1603人阅读

    面对法律诉讼,家庭农场应迅速响应,全力配合司法机关工作。务必认真接收并仔细阅读法院文件,如应诉通知、开庭传票等,并准备答辩意见和证据。同时,注意搜集和整理与案件相关的所有证据,确保能充分证明自己的立场。最后,务必准时参加庭审,以维护自身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