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 18万律师在线解答
首页 > 精选解答 > 名誉毁谤精选解答 > 别人骂我报警会怎么处理

别人骂我报警会怎么处理

时间:2024.05.02 标签: 损害赔偿 名誉毁谤 阅读:869人
律师解析:
当遭受他人的恶意诽谤时,选择向警方报案是极为有效的途径。
然而,警方在处理此类案件时,通常根据其情节轻重程度,给予恶意诽谤者5天以内的行政拘留或者500元人民币以下的罚款处罚。若受害人受到的侮辱行为极其严重,那么警方将采取更为严厉的措施,对其施以5天以上、10天以内的行政拘留,并可同时处以500元人民币以下的罚款。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双方当事人之间并未发生肢体冲突,警方往往会首先尝试通过调解方式解决问题;但若情节严重,对受害人造成了严重的后果,则可能构成侮辱罪,需承担刑事责任。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二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
(一)写恐吓信或者以其他方法威胁他人人身安全的;
(二)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
(三)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企图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或者受到治安管理处罚的;
(四)对证人及其近亲属进行威胁、侮辱、殴打或者打击报复的;
(五)多次发送淫秽、侮辱、恐吓或者其他信息,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
(六)偷窥、偷拍、窃听、散布他人隐私的。
版权声明:本平台对图文内容模式享有独家版权,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复制、转载。

辱骂他人可能构成"侮辱罪"或者"诽谤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规定,有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是诽谤他人严重行为的,损害他人的名誉,会构成侮辱罪或者诽谤罪,会受到处三年以......

名誉权是指一个人享有的保护自己声誉、名誉、人格尊严的权利。它包括了个人的社会形象、信誉度、名声等方面的权利。 荣誉权则是指一个人享有的保护自己荣誉、声望、地位等方面的权利......

口头侮辱可能构成侵权行为。在我国的法律体系中,如果某人的行为侵犯了他人的人格权,包括名誉权、荣誉权等,受害人有权要求赔偿。 口头侮辱,如果达到了一定的程度,比如严重损害了......

图文精选 普法视频 语音解答
  • 过失构成诽谤罪的条件有哪些

    法律咨询顾问

    法律咨询顾问

    中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规定,诽谤需公然污蔑、侮辱他人,捏造并散布虚假事实以毁损声誉,且情节严重。诉讼原则为“告诉才处理”,除非涉及社会公共秩序或国家利益。网络诽谤可由公安机关取证。过失性诽谤需无意识捏造事实导致名誉受损。

    浏览量:1075 2024-06-01
  • 捏造事实诽谤罪怎么处罚

    法律咨询顾问

    法律咨询顾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编造并散布虚假信息诽谤他人,情节严重者将面临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剥夺政治权利。若受害者因证据不足难以维权,人民法院可要求公安机关协助,确保受害者权益得到保护。

    浏览量:1063 2024-06-01
  • 污蔑罪和诽谤罪抑郁症患者怎么办

    法律咨询顾问

    法律咨询顾问

    抑郁症患者受污蔑可据《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自诉。证据不足时,法院可要求公安协助。情节严重或涉嫌侮辱、诽谤罪,可判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等。若未损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需被害者亲自诉讼。

    浏览量:1458 2024-06-01
法律咨询顾问律师

律图

  • 媳妇骂婆婆怎么办

    1563人阅读

    当媳妇对婆婆出言不逊时,可以寻求社区居民委员会或妇女联合会等社会团体的帮助,调解矛盾。若调解无果,且男方因妻子辱骂母亲感到感情破裂,希望离婚,可与妻子协商离婚。若女方不同意,男方有权向法院提起离婚诉讼。离婚是解决感情破裂的合法途径,旨在保护双方的权益。在离婚过程中,双方应冷静、理性地处理分歧,确保离婚过程平和、公正。

  • 侮辱罪和诽谤罪的立案标准怎么规定

    1124人阅读

    侮辱罪立案需满足:存在针对性侮辱行为且达到相当严重程度。诽谤罪立案门槛更高,需原告证明实施诽谤行为,诽谤信息获得五千次点击或五百次转发,且导致被告或其近亲属严重不良后果。若被告两年内因诽谤受过行政处罚仍持续行为,法院仍会接收立案申请。

  • 侮辱诽谤罪的管辖机关是哪里

    1951人阅读

    关于侮辱诽谤罪的管辖权归属,通常归公安机关和法院管辖。但特殊情况下,如被害人死亡、引发民众愤怒或影响国际关系等,即使被害人未提起诉讼,人民检察院也有权启动公诉程序。这体现了法律在维护社会公共秩序和国家利益方面的特殊作用。

  • 捏造事实诽谤公司的法律责任有哪些

    1523人阅读

    工作满一年后未签正式劳动合同,则视为签订无固定期限合同,雇主应自应签之日起每月支付双倍工资,但不超过十一个月。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约定劳动关系、权益和责任的重要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