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 18万律师在线解答
首页 > 精选解答 > 名誉毁谤精选解答 > 亲告罪的种类

亲告罪的种类

时间:2024.02.21 标签: 损害赔偿 名誉毁谤 阅读:1020人
律师解析:
在中国法律体系中,亲告罪是指某些犯罪行为必须由被害人或者特定主体提出告诉,才能启动刑事诉讼程序的犯罪。亲告罪的存在是为了保护被害人的合法权益,以及维护社会关系的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相关规定,亲告罪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1、侮辱罪诽谤罪:这些罪行通常涉及到个人名誉权的侵犯,只有当被害人感到自己的名誉受到损害并提出告诉时,才能追究犯罪责任。
2、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当犯罪行为侵犯了公民的个人信息权益,且被害人或者合法权益人要求追究刑事责任时,才能启动诉讼程序。
3、破坏军婚罪:这种罪行涉及到破坏军人婚姻家庭的行为,只有军人或者其配偶提出告诉,才能追究犯罪责任。
4、侵占罪:当犯罪行为侵犯了他人财物的占有权,且财产所有人或者合法占有人要求追究刑事责任时,才能启动诉讼程序。
5、虐待被监管人罪:这种罪行发生在监管场所,只有当被监管人或者其法定代理人提出告诉,才能追究犯罪责任。
6、非法剥夺公民宗教信仰自由罪:当犯罪行为侵犯了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且被害人或者合法权益人要求追究刑事责任时,才能启动诉讼程序。
需要注意的是,亲告罪并不是所有的犯罪类型,而且即使是亲告罪,也必须在法律规定的诉讼时效内提出告诉。此外,对于一些严重的犯罪行为,如故意杀人、强奸等,即使没有被害人的告诉,检察机关也可以根据法律规定提起公诉,以保护社会公共利益和维护法律尊严。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九十八条本法所称告诉才处理,是指被害人告诉才处理。如果被害人因受强制、威吓无法告诉的,人民检察院和被害人的近亲属也可以告诉。
下列犯罪,告诉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
(一)第二百四十六条规定的侮辱罪、诽谤罪;
(二)第二百五十七条规定的暴力干涉婚姻自由罪;
(三)第二百六十条规定的虐待罪;
(四)第二百七十条规定的侵占罪。
版权声明:本平台对图文内容模式享有独家版权,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复制、转载。

辱骂他人可能构成"侮辱罪"或者"诽谤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规定,有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是诽谤他人严重行为的,损害他人的名誉,会构成侮辱罪或者诽谤罪,会受到处三年以......

名誉权是指一个人享有的保护自己声誉、名誉、人格尊严的权利。它包括了个人的社会形象、信誉度、名声等方面的权利。 荣誉权则是指一个人享有的保护自己荣誉、声望、地位等方面的权利......

口头侮辱可能构成侵权行为。在我国的法律体系中,如果某人的行为侵犯了他人的人格权,包括名誉权、荣誉权等,受害人有权要求赔偿。 口头侮辱,如果达到了一定的程度,比如严重损害了......

图文精选 普法视频 语音解答
  • 骂人可以追究诽谤罪吗法律

    法律咨询顾问

    法律咨询顾问

    在我国,公然污蔑或恶意编排虚假信息损害他人形象,情节严重者可能构成诽谤罪。依据《刑法》第246条,诽谤涉及捏造、散布虚构事实,损害他人名誉。但网络诽谤通常先依《治安管理处罚法》处理,除非产生重大社会影响。

    浏览量:1277 2024-06-05
  • 女子告造谣者诽谤罪怎么判

    法律咨询顾问

    法律咨询顾问

    根据我国刑法,诽谤罪侵犯公民人身及民主权利。女子若能证明对方故意编造、传播虚假事实,严重损害其声誉,造谣者需负刑事责任,刑期可达三年。网络诽谤造成恶劣影响,惩处更严。

    浏览量:1431 2024-06-05
  • 诽谤罪主管机关是什么部门

    法律咨询顾问

    法律咨询顾问

    诽谤罪案件通常由各级公安部门主管。依据《刑法》,若诽谤行为构成刑事犯罪,公安机关将启动刑事侦查,检察机关随后提起公诉,最后由法院审理判决。此过程确保法律的公正执行,维护社会秩序和公众利益。

    浏览量:1386 2024-06-05
  • 在网络上互相骂人犯法吗

    1912人阅读

    网络恶意谩骂属违法行为,情节严重可构成犯罪。编造虚假事实诋毁、诽谤他人,意图使他人受刑事追究,若情节严重,将受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等刑罚;造成恶劣影响者,将面临三年以上至十年以下有期徒刑的严厉惩罚。非故意、误判或举报失实的情况不适用此规定。

  • 网上侮辱人民警察怎么处罚

    1299人阅读

    具体处理视涉案情节轻重而定。若公然侮辱执法警察,造成恶劣社会影响,将受到五日以下拘留或五百元以下罚款的处罚。情节严重者,将面临五日至十日的行政拘留,并需支付五百元以下罚款。请公众遵守法律法规,尊重执法警察的权威,共同维护社会秩序。

  • 对方骂我我用杯子扔她需要负民事责任吗

    1676人阅读

    具体应视情境而定。一般争吵不涉法律,但谩骂侵犯名誉权或被起诉时需承担民事责任。公共场合恶意辱骂或诋毁他人,按治安管理受罚。严重者可触犯侮辱罪,面临刑事指控。判断行为是否违法,需综合分析客观环境。

  • 怎么维护名誉权

    1165人阅读

    荣誉权是公民因其突出贡献或优异表现而获得和保持荣誉称号的权利。非所有人都能天然拥有,而是表现杰出且符合标准的人士才能享有。获得荣誉即赢得社会广泛认可,公民有权维护其荣誉不受侵害,对侵害行为可提起法律诉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