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选解答 > 行政诉讼精选解答 > 行政诉讼案件怎么去确定被告

行政诉讼案件怎么去确定被告

时间:2024.03.01 标签: 行政类 行政诉讼 阅读:1160人
律师解析:
行政诉讼中被告的确定规则是:根据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作出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是被告。
经复议的案件,复议机关决定维持原行政行为的,作出原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和复议机关是共同被告;
复议机关改变原行政行为的,复议机关是被告。复议机关在法定期限内未作出复议决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起诉原行政行为的,作出原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是被告;起诉复议机关不作为的,复议机关是被告。
两个以上行政机关作出同一行政行为的,共同作出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是共同被告。
行政机关委托的组织所作的行政行为,委托的行政机关是被告。行政机关被撤销或者职权变更的,继续行使其职权的行政机关是被告。
法律依据:
《行政诉讼法》第二十六条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作出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是被告。
经复议的案件,复议机关决定维持原行政行为的,作出原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和复议机关是共同被告;复议机关改变原行政行为的,复议机关是被告。
版权声明:本平台对图文内容模式享有独家版权,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复制、转载。

普通的行政诉讼一般需要六个月才可以出结果,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高级人民法院批准,高级人民法院审理第一审案件需要延长的,由最高人民法院批准;简易的行政诉讼案件一般需要四......

行政诉讼的诉效时效一般是六个月,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作出行政行为之日起提出。如果申请了行政复议的,对复议决定不服的,应当自收到决定书之日起15日内提起行政诉讼。......

行政诉讼的诉讼时效一般是6个月,即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应当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作出行政行为之日起六个月内提出。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图文精选 普法视频 语音解答
  • 行政上诉期限是多少天以内

    法律咨询顾问

    法律咨询顾问

    行政诉讼中,上诉期限一般为:对一审判决不服,自判决书送达次日起15日内向上一级法院上诉;对一审裁定不服,在裁定书送达后10日内上诉。但各类行政案件可能有特殊规则,应根据实际情况详细分析研判,以正确适用法律法规。

    浏览量:1458 2024-09-22
  • 行政案件证据保全的法律条款规定是什么

    法律咨询顾问

    法律咨询顾问

    在行政诉讼案中,证据保全制度旨在防范证据可能发生遗失或今后再度获取困难的状况,进而确保行政问题得以妥善解决。当证据有可能丧失或日后难以捕获时,行政机构有权事先进行登记保存,且应当在七个工作日内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决策。

    浏览量:1451 2024-09-22
  • 行政上诉期限如何计算

    法律咨询顾问

    法律咨询顾问

    行政诉讼中,当事人收到行政裁判文书后上诉期最长15日,收到裁定书上诉期最长10日,按各自实际收到日期算。因不可抗力等耽误上诉期限,障碍排除后10日内可申请延长,由法院决定是否批准。

    浏览量:956 2024-09-22
邵如阳律师

江苏联盛(上海)律师事务所

邵如阳律师(18994700001 )合伙人律师, 办案经验丰富,尤其擅长刑事案件 执业前就职于江苏省交通厅高速管理处多年,视野开阔、思维活跃、逻辑严密、作风稳健 从业以来成功代理多起重大知识产权类侵权案件,银行经济类案件等诉讼案件 上百起刑事案件

咨询该律师
  • 行政诉讼超过时效法院怎么处理

    1415人阅读

    过了行政诉讼时效,法院一般会拒绝受理案件。法律规定时效,是为了让大家都能合理地维护自己的权益。要是超过时间都没去起诉,那原告就会失去胜诉权。要是原告超期起诉,又没有合理的理由,那法院就不会受理,或者已经受理的,也会驳回。

  • 工伤行政诉讼多长时间

    1327人阅读

    工伤行政诉讼期限是六个月,我国法律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应当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作出行政行为之日起六个月内提出。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 受害人死亡后如何进行行政诉讼

    1595人阅读

    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对行政行为有诉讼权,个人去世后,近亲属可继承诉讼;法人或组织如被解散、撤销,其权利义务的承继者有权以新主体身份提起诉讼。这保障了权益延续及法律程序的连续性。

  • 行政案件嫌疑人在异地如何处罚

    1596人阅读

    在行政情形中,涉及违法行为的管辖,通常首先由违法行为发生地的公安机关负责调查处理。然而,若考虑到实际情况和便利性,违法行为人居住地的公安机关也有权管辖。这意味着,在某些情况下,公安机关可以跨地域行使职权,确保违法行为得到应有的处理。这样的规定确保了执法的灵活性和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