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 18万律师在线解答
首页 > 法律咨询 > 河南法律咨询 > 三门峡法律咨询 > 三门峡贪污受贿辩护法律咨询 > 朋友最近给别人送礼举报了请问办酒送礼属于行贿么

朋友最近给别人送礼举报了请问办酒送礼属于行贿么

雍** 河南-三门峡 贪污受贿辩护咨询 2018.08.23 23:44:13 1841人阅读

因为朋友自己想要开一个小店,但是为了疏通关系所以给别人送礼了,现在想要问一下给别人送礼办酒送礼属于行贿

提示:法律咨询具有特殊性,律师回复仅供参考,如需更多帮助,请咨询律师。 我也要问
其他人都在看:
三门峡律师 刑事辩护律师 三门峡刑事辩护律师 更多律师>
咨询我
地区:四川-成都

如果是馈赠礼物就不算是行贿,若是利用对方的职务便利获取了好处,就是行贿。
认定行贿罪,应注意以下两个问题:
1.行贿罪与馈赠礼物的界限
其关键还是看行为人在给予国家工作人员礼物时,主观上是否有利用国家工作人员职务上的便利,为自己谋取不正当利益的犯罪目的。
2.行贿罪与对公司、企业人员行贿罪的界限

2018-08-23 23:45:13 回复

司法实践中,行贿罪与受贿罪并存,也有不少如第一个案例中只成立受贿罪而没有行贿罪的情况。因被勒索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财物,没有获取不正当利益的,不构成行贿罪,但勒索财物的国家工作人员构成受贿罪。被勒索人没有获取不正当利益,则被勒索一方不构成行贿罪,就会出现只有受贿罪而没有行贿罪的情况。
因为:第
一、被勒索一方没有侵犯行贿罪的客体??职务的不可收买性。行为人并不是为了获取不正当利益或主动地收买国家公职的公正性与廉洁性,也并不是在进行一场权与利的肮脏交易;第
二、被勒索一方在客观方面不具有危害社会的行为,他所获得的利益是法律允许的;第
三、被勒索一方不具有谋取不正当利益的主观意图。所以,如果被勒索财物一方没有获得不正当利益,就不符合行贿罪的构成要件,当然也就不成立行贿罪,故刑法第389条第3款对此作了特别规定。
被索贿型行贿罪的特殊性在于行贿人开始并无向国家工作人员行贿的故意,但在国家工作人员索取后,其的确给予了国家工作人员财物。在此种情况下,判断其是否构成行贿罪,应首先判断其是否具有谋取不正当利益的故意,且获得了不正当利益。在索贿型行贿罪中,存在以下四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有谋取正当利益的故意,且谋取到正当利益;
第二种情况,有谋取正当利益的故意,但未谋取到正当利益;
第三种情况,有谋取不正当利益的故意,但未谋取到不正当利益;
第四种情况,有谋取不正当利益的故意,且谋取到不正当利益。
根据《刑法》第三百八十九条的规定,行贿罪是指为谋取不正当利益,给国家工作人员以财物的行为。因此第
一、二种情况中,行贿人的主观目的为谋取正当利益的,无论该正当利益有没有谋取到,均不构成行贿罪。第
三、四种情况要注意索贿型行贿与主动行贿的区别,若是主动行贿,则有没有获取不正当利益在所不问,均构成行贿罪;但若是索贿型行贿,只有被索贿的行贿人的确获得不正当利益,才构成行贿罪。

行贿后就已经属于行贿罪的既遂状态,这个状态是不可逆的,追回行贿款的行为只能算是悔过行为,人民法院在量刑时会予以考虑的!算犯罪,在量刑时可以减轻处罚。

您好,对于您提出的问题,我的解答是, 单说送什么酒好,这个没有什么说的,当然是国酒茅台了,几十年的陈酿最好,这还看对方的喜好。如果要说送烟酒是否算贿赂的问题,就看是什么人送礼什么人收礼,子女孝敬长辈,这个不算行贿;亲属朋友间在婚丧嫁嫁娶、逢年过节的礼尚往来,礼尚往来数额相当或相差不多的或你拿几条烟,几瓶酒给他,值几千元,同时对方给你小孩几千元的压岁钱的,也不算贿赂。如果送礼的人有求于他人,他人可以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送礼的人谋利,送礼人就是奔对方的职位去送礼的,只要对方接受了,都算是贿赂,礼物价值达到《刑法》和相关司法解释规定的“数额较大”的,对方涉嫌罪,没有达到“数额较大”标准的,涉嫌违法。送礼的人送礼数额或情节达到到《刑法》和相关司法解释规定标准的,涉嫌行贿罪,没有达到的涉嫌违法。

没有解决问题?一分钟提问,更多律师提供解答! 立即咨询
优质咨询 热门知识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律师认证

律师三重认证,为您找到更真实、更可靠的律师!

点击查看
律师诊断

免费享受最专业的问题诊断分析方案!

免费体验
  • 用户 ****评价孟凡永律师:

    谢谢孟律师解答,感谢

    综合评分:5 江苏-徐州
  • 用户 ****评价徐正杨律师:

    专业

    综合评分:5 江苏-南京
  • 用户 ****评价王兆阳律师:

    真实可靠

    综合评分:5 江苏-南京

1分钟提问,海量律师解答

1

说清楚

完整描述纠纷焦点和具体问题

2

耐心等

律师在休息时间解答,请耐心等待

3

巧咨询

还有疑问?及时追问律师回复

立即咨询

想获取更多刑事辩护资讯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