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 18万律师在线解答
首页 > 法律咨询 > 广西法律咨询 > 北海法律咨询 > 北海刑事自诉法律咨询 > 非法侵占罪立案标准金额是多少

非法侵占罪立案标准金额是多少

马** 广西-北海 刑事自诉咨询 2024.05.23 18:28:00 325人阅读

非法侵占罪立案标准金额是多少

提示:法律咨询具有特殊性,律师回复仅供参考,如需更多帮助,请咨询律师。 我也要问
其他人都在看:
北海律师 刑事辩护律师 北海刑事辩护律师 更多律师>
咨询我
地区:重庆-酉阳县

解析:
依据我国现行法律法规之规定,非法侵占罪的立案标准为当事人恶意占有财产价值须达到5000元至20000元人民币不等。
换句话说,即便行为人非法占有了他人丢失的物品、代为治理的财务或他人掩埋的财物等,并拒不归还原主,若其所涉财物价值未达到此额度限制,亦不会被归类为非法侵占罪行范畴。
然而,若某人意图通过非正当手段获取他人遗忘的财物、代为保管的财务或他人掩埋的财物,且在数额上已达到较大规模,同时仍拒绝归还,则此类行为便可被视为非法侵占罪。
法律依据:
《刑法》第二百七十一条
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的,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数额巨大的,处5年以上的有期徒刑,可以并处没收财产。
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国有单位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和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国有单位委派到非国有公司、企业以及其他单位从事公务的人员有前款行为的,依照本法第三百八十二条、第三百八十三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2024-05-23 18:29:00 回复

1、非法侵占罪立案要求非法占有财物价值达到5000元至20000元。也就是说即使非法占有他人遗失财物、替人保管的财物或者别人埋藏的财物,拒绝归还,但是数额达不到5000元的,不能构成非法侵占罪。
2、根据我国法律规定,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将别人遗忘财物、替别人保管的财物或者别人埋藏物以非法的方式占为己有,数额达到较大,拒绝归还的行为,就是非法侵占罪。
3、法律依据
《刑法》第二百七十一条
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的,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数额巨大的,处5年以上的有期徒刑,可以并处没收财产。
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国有单位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和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国有单位委派到非国有公司、企业以及其他单位从事公务的人员有前款行为的,依照本法第三百八十二条、第三百八十三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您好,针对您的非法侵占他人财产金额达多少可立案问题解答如下, 侵占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将他人的交由自己代为保管的财物、遗忘物或者埋藏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交还的行为。  
1、侵占罪要有通过正当、善意、合法的手段,持有他人财物的行为。这是构成本罪的重要前提,也是本罪区别于其他犯罪的重要特征。如果不是通过正当、善意、合法的手段持有该财物即持有该财物就具有非法性,则不可能构成本罪。合法持有,其形式多种多样,如接受他人的馈赠,通过合法交易等,但本罪的合法持有,根据刑法的规定,仅包括以下三种情况:  

1)代为保管,既包括受他人委托,代为收藏、管理其财物。  

2)拾捡他人的遗忘物。  

3)发掘得到他人的埋藏物,但这种发掘得到不能属于非法。  
2、必须是将他人的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拒不交还的行为。所谓占为己有,是指应当将他人交为自己保管的财物、遗忘物或者埋藏物当成自己的财物,以所有人自居,擅自加以处分、使用和收益。  《刑法》第270条明文规定的侵占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将代为他人保管的财物、他人的遗忘物、埋藏物占为己有,拒不退还的行为。想像成本罪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二年以上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本条罪,告诉的才处理。

该罪是数额没有法律的明确规定,一般各省会根据各自情况,确定各省的立案标准。一般来说,是以5千元为起点
以上就是对侵占罪立案金额的回答,希望对您有帮助

没有解决问题?一分钟提问,更多律师提供解答! 立即咨询
优质咨询 热门知识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律师认证

律师三重认证,为您找到更真实、更可靠的律师!

点击查看
律师诊断

免费享受最专业的问题诊断分析方案!

免费体验
  • 用户 ****评价孟凡永律师:

    谢谢孟律师解答,感谢

    综合评分:5 江苏-徐州
  • 用户 ****评价徐正杨律师:

    专业

    综合评分:5 江苏-南京
  • 用户 ****评价王兆阳律师:

    真实可靠

    综合评分:5 江苏-南京

1分钟提问,海量律师解答

1

说清楚

完整描述纠纷焦点和具体问题

2

耐心等

律师在休息时间解答,请耐心等待

3

巧咨询

还有疑问?及时追问律师回复

立即咨询

想获取更多刑事辩护资讯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