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 18万律师在线解答
首页 > 法律咨询 > 湖北法律咨询 > 黄冈法律咨询 > 黄冈刑事犯罪辩护法律咨询 > 我看好多的青少年犯罪,咨询下影响青少年犯罪的原因

我看好多的青少年犯罪,咨询下影响青少年犯罪的原因

朱** 湖北-黄冈 刑事犯罪辩护咨询 2017.11.04 11:22:28 25人阅读

我最近真的在新闻上看到了好多的青少年在犯罪,各种各样的,咨询下影响青少年犯罪的原因

提示:法律咨询具有特殊性,律师回复仅供参考,如需更多帮助,请咨询律师。 我也要问
其他人都在看:
黄冈律师 刑事辩护律师 黄冈刑事辩护律师 更多律师>
咨询我
地区:四川-成都

近年来青少年犯罪率稳增不减,严重危害到社会的安全。那么什么是青少年犯罪?一般认为,广义的青少年犯罪是指6周岁至25周岁的人实施的严重危害社会的应受制裁的行为。而狭义的青少年犯罪则是指已满14周岁未满25周岁的人实施的触犯刑事法律,应受法律处罚的行为。[①]有以下几方面特征:在主体方面呈现出低龄化、文化层次低、农村青少年犯罪现象日趋严重;手段方面呈现出暴力化、恶性化程度加剧,并逐渐呈现出团伙化特点;犯罪类型方面,以财产犯罪、暴力犯罪和性犯罪为主要形式;一般没有经过事先周密考虑和精心计划,往往是因为好奇或受到某种刺激而一时冲动,萌生犯意。

2017-11-04 11:27:28 回复
咨询我
地区:山西-太原

从主观上讲,青少年正处于生理、心理逐渐走向成熟的时期,尚未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正确观察社会的意识,意志品质薄弱,容易受到各种不良风气和坏思想的影响,养成“哥们义气”,“享乐主义”等种种不良习惯和不正确思想,并具有强烈的冲动性,教育引导的不当,极易走上犯罪道路。
影响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可以参考上述的内容。

2017-11-04 11:24:28 回复

综合现在的社会发展状况影响青少年犯罪家庭原因可分为以下几点
1、不健全的家庭结构导致青少年犯罪
不健全家庭包括夫妻不和家庭、父母离异、及父母一方或双方死亡的家庭。在这样的家庭里,子女往往得不到应有的父母之爱,遭受疏远、冷漠或怨恨,伤害了他们幼小的心灵,从而形成病态性格,往往会使子女产生会不良行为,在一定条件下会发展为犯罪行为。
2、家庭的不良影响导致青少年犯罪
父母与孩子朝夕相处,是孩子的抚养者和监护者,家庭环境及家长的行为对子女的影响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父母的言行对孩子会产生直接的影响。为此,从小培养子女的团结、向上的意识,成为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
3、家庭教育方法不当导致青少年犯罪
家庭教育是青少年的基础教育。往往对青少年成长起着重要作用。父母文化教育落后,家庭教育愚昧,家长封建意识思想严重,有的家庭教育方法简单、粗暴,过分溺爱,会导致青少年堕落犯罪。

一份调查青少年犯罪原因的报告指出:不健全的家教可能导致孩子犯罪,不良的社会环境、有严重缺陷的家庭教育,是造成青少年犯罪的主要原因。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每年夫妻离异超过百万对。在父母离婚后,1/3的孩子在五年内感到压抑,缺少目标的抱负。父母离异子女常出现品行障碍问题。孩子的父母,由于缺乏必要的心理健康知识,对这一问题缺乏正确的认识,误认为这些出现品行障碍的孩子道德败坏,就放任自流,使这些孩子的心理与行为越来越不能适应社会生活环境,产生危害他人、危害社会的行为。父母忙于工作、忙于做生意赚钱、忙于跳舞、赌博,或感情不好、离异,无暇顾及孩子或因教育方法不当,造成青少年性格孤癖、内向、不好交往、憎恨男性或女性等不正常心态导致犯罪;因一胎化带来的新问题,有的父母家庭条件越好,越溺爱子女,有的只重视孩子的智力因素而忽视孩子的品德和其他方面的教育,家庭教育存在不规范性和偏私性,导致青少年吸毒、赌博等而失足犯罪。父母的言行影响子女,父母善良、正直的品行会给子女形成良好的人格打下基础。反之,父母奸诈、粗狂、残暴的性格会使子女学习、效仿而走上违法犯罪道路。关于父母亲的言行和犯罪行为与青少年犯罪的关系,西方有的学者进行过专门研究,并得出肯定性的结论。娜德J威斯特经过调查在《谁成了青少年犯罪者》中指出:"绝大多数犯罪青少年的父母亲自身都有犯罪行为,父亲犯过罪的孩子犯罪的比例高达37%,同时,母亲犯了罪,小孩犯罪的比例则更高??"可见,父母的言行是子女的楷模,父母的犯罪史,将对子女的言行产生极其消极的影响,从而诱发其走上犯罪的歧途。
3、学校方面的原因。
当前,有些学校对青少年学生的思想和法制教育不够,许多青少年学生缺乏正确的理想信念。在教育制度方面存在以下五个缺陷。
3.
1、重视不够,法制教育流于形式化。???
?在校学生是青少年的主流,学校是青少年法制教育的主阵地,但在学校教育中,存在重智育轻德育的教育倾向,法制教育得不到足够的重视。目前,虽然社会各界都认识到素质教育的重要性,但应试教育的影子仍然挥之不去,升学率还是家长、社会以至学校自身对教育成果的评判标准,虽然有些学校领导自己也认为法制教育非常重要,但也感到无奈,因为法制教育没有纳入教学大纲,在课程安排上、重视程度上还不够。
3.
2、标准不一,教学内容缺乏规范化。
具体表现在时间上,没有确定统一的法制课时,有的安排自习课,有的挤占政治课一点时间,有的甚至没有安排法制课。即使是有安排上法制课,在时间安排上也往往视情形而定。在教材上,目前尚缺乏成套、统一的教材,除了初中开设的《思想政治》(内含少量法律知识)外,小学和高中均无法制教育正式教材,因而使小学、高中甚至大学的法制教育流于形式。
3.
3、职责不清,教育管理缺乏整体化。
学校的法制教育由于没有硬任务、硬指标,因而也就没有明确的职责和目标,形成法制课上与不上一个样、上好上坏一个样的状况。同时,在教育管理中由于缺乏合力,学校、家庭、社会的教育不能有机结合,学生放学或放假回家后,主要是靠家庭与社会的教育,许多家长对在校生往往把希望寄托在学校,很少对自己子女进行有效教育,即使进行教育也很有限,特别是对已离开学校而未找到工作的青少年,由于学校管不了,家庭管不好,只有通过社会环境来约束,因此,造成法制教育脱节、死角现象突出。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它不仅是人们生存的基本环境,而且也是人类个体社会化最初和最重要的形式。人的思想意识、性格特征、道德品质的形成与发展,良好的家庭是其关键所在。所以家庭环境于犯罪的关系,特别是与青少年犯罪的关系,受到广泛的关注。
  家庭环境由家庭结构、家庭意识、家庭行为、家庭物质等方面组成。家庭结构是指家庭成员的组合及其相互的联系。
  
1.家庭结构 家庭结构是指家庭成员的组合及其相互间的联系。
  
2.家庭意识 家庭意识包括家庭的道德观念、理想观念、价值取向、审美情趣家庭意识等内容,即一个家庭的家风 ,家庭意识反映家庭成员的共同利益和共同心理,从而形成家庭的是非标准,约束家庭成员的行为。
  
3.家庭行为 家庭行为包括家庭成员的各项活动,如文艺、体育、学习、娱乐、卫生保健、家务劳动等;也包括家庭中自己规定的行为原则,如家法家规等。家庭行为反映家庭成员的各种活动和行为规范。
  
4.家庭物质 家庭物质包括家庭经济收入、支出、衣食住行等。家庭物质主要反映家庭生活环境、消费趋向、经济状况等。
  基于这些因素,家庭环境对青少年的影响是极为重大的,下要说明几个与青少年犯罪关系较大的不良家庭环境因素:
  
(1)不完整的家庭
  这里说的不完整的家庭是指缺少父母一方或双方的家庭,如父母一方死亡,父母离婚,父母一方入狱,父母长期两地分居等。单亲家庭的子女往往因缺少母爱或父爱而在幼小的心灵上引起各种不良反应并容易导致心理失衡。他们常常感到孤独、忧虑、自卑、失望,这种心态如果不及时调整,久而久之会导致性格扭曲、心理变态,严重影响其情感、意志和品德的形成。单亲家庭中,父母一方往往会对子女百依百顺从而使其养成任性、自私等不良品质;或者说是家长无心无力关怀照顾子女,使子女内心极其痛苦,精神忧郁,从而使家庭产生离心力。
  
(2)不和睦的家庭
  不和睦的家庭是指家庭成员之间感情不和。包含两种情况:
一、夫妻感情不和,
二、父母与子女的感情不和。在夫妻感情不和的家庭中子女夹在父母间,不知所措,整天心神不宁,精神高度紧张。这样家庭中的子女容易形成空虚、烦躁、不安和失望等不良情绪。父母与子女间感情不和则使子女失去父爱或者母爱,缺乏家庭的关心和爱护,使他们感到家庭的冷漠。特别是在继父与继母与继子女之间,更容易产生感情上的隔阂,使儿童养成孤僻、冷淡的性格。长期如此,由于缺乏家庭的温暖子女情感上极其孤独。为寻找慰藉便可能与社会上的不良群体交往,甚至离家出走,从而滑入违法犯罪的人群中。父母冲突也是青少年犯罪的重要因素之一。
  
(3)教育方式不当的家庭
  不当的教育方式通常有如下类型
  
1.溺爱型 即过分宠爱,对子女娇生惯养,百依百顺,言听计从。而这些往往会致使子女养成不良品质如:意志消沉,不思进取 ;贪图享受,好逸恶劳;以自我为中心等。
  
2.虐待型 即用粗暴的训斥、体罚、打骂等手段对子女进行管理教育。而这些行为也对子女的成长极为不利。如:上海子女的自尊心;诱发谎言;导致父母与子女对立;破罐破摔干脆沉沦等。
  
3.放任型 即父母对子女漠不关心,放任自流,放弃教育责任。无论出于何种理由这都是父母的失职。青少年正处于成长阶段,是非辨别能力弱,缺乏对自己行为的评价能力。如果放任不管,极易在社会不良因素影响下,染上恶习,走上我违法犯罪道路。
  可见,不当的家庭教育方式是导致青少年产生心理偏差和实施违法犯罪的重要因素之一。
  
(4)行为不良的家庭
  这里说的行为不良是指家庭成员特别是父母行为不良,如不良习惯、不道德行为、违法行为或犯罪行为。由于未成年人好奇心强,易受暗示和影响,善于模仿,可塑性大,但辨别是非能力差所以往往模仿自己心中崇拜的人物。父母则是子女最为容易模仿的人,所以父母的不良行为极易传染给子女,导致其走上歧途。西方学者对于父母行为不良与子女犯罪关系的专门研究表明,绝大多数犯罪青少年的父母自身都有犯罪行为。
  综述 由此可见家庭环境对于青少年犯罪的影响是十分深远的,不良的家庭环境对于未成年人的身心总会造成不良的影响。根据犯罪心理学的分析犯罪未成年人的心理特点有如下:
1.认识方面:错误的人生观;法制观念的欠缺;不成熟的认知结构。
2.情感方面:情绪体验的原始性、低级性;情绪的易激动性和外露性;情感的浅薄性不稳定性;自尊感与自卑感的并存性;情感的冷酷性。
3.意志方面:明显的两重性;冒险性;易受暗示性。这些很多往往事受家庭环境因素的影响所导致的,基于以上有如下启示:?尽量给予子女一个完整的家庭,尽量避免子女父爱或者母爱的缺失 ?保持家庭成员的内部和谐给与子女一个良好的生活成长环境 ?以正确的方式教育孩子既不溺爱 又不过分放任,讲求适度原则。父母要严格约束自己的行为,为子女做好榜样。
以上是关于家庭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相关回答

没有解决问题?一分钟提问,更多律师提供解答! 立即咨询
优质咨询 热门知识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律师认证

律师三重认证,为您找到更真实、更可靠的律师!

点击查看
律师诊断

免费享受最专业的问题诊断分析方案!

免费体验
  • 用户 ****评价孟凡永律师:

    谢谢孟律师解答,感谢

    综合评分:5 江苏-徐州
  • 用户 ****评价徐正杨律师:

    专业

    综合评分:5 江苏-南京
  • 用户 ****评价王兆阳律师:

    真实可靠

    综合评分:5 江苏-南京

1分钟提问,海量律师解答

1

说清楚

完整描述纠纷焦点和具体问题

2

耐心等

律师在休息时间解答,请耐心等待

3

巧咨询

还有疑问?及时追问律师回复

立即咨询

想获取更多刑事辩护资讯

微信扫一扫